词条 | 夏代学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夏代学校分类:【传统文化】 夏代(约公元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学校的名称及施教情况。夏代建立了中国奴隶制社会第一个朝代,与此同时出现了奴隶制学校的雏型。在典籍中已有较为明确的记载。《礼记?明堂位》:“米廪,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后氏之序也。”序亦有东序、西序之分,“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礼记?王制》注云:“东序,大学,在国中王宫之东;西序,小学,在西郊。”即已有大学、小学之分。《孟子》阐述了夏代各学的特点:“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以上互为印证,夏代已有序、校、学的设制。夏代为政尚武,重戎、尚武是夏代教育的主要特点。重视军事训练,以习射为主,教之以“御”,即驾驶战车的训练。“序”就是习射的场所,同时兼作养老和施教的机关。习射时兼以习礼,要求射者遵守长幼先后的次序,故称“夏后氏以射造士。”(《文献通考?学校考》)习射兼以序齿,即以“序”名其学。夏序还兼有养老敬老的教育。《礼记?王制》:“凡养老,夏后氏以飨礼。”孔颖达疏:飨礼者“体荐而不食,爵盈而不饮,依尊卑而为献取数毕而己。”养老之礼实为尊卑等级的伦理教育,即所谓“明人伦”。这也是“校”所教内容。“乡里有教,夏曰校。”(《史记?儒林列传》)校为夏之乡学,以教化为大务的场所,所教内容以伦常为主。夏不仅有乡学,亦有国学,即东序、西序。教师称为官师。《夏书》:“官师相规”,教师既从事教学,又对政事有规谏的责任。夏代贵胄子弟的教育由长老负责。夏天子每年定时去学校举行隆重的养老典礼“夏后氏燕衣而养老……用飨礼。”(《礼记?王制》)另,“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养老”(《礼记?内则》),对贵族子弟进行“习射”、“学乐”、“习礼”的教育。夏代是中国文明时代之开端,奴隶制学校教育的创立,是这个开端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深远意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