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夏国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夏国乐分类:【传统文化】 西夏党项族的宫廷音乐,一般称之为“蕃乐”。夏国乐是唐代河西乐和中原音乐相结合的产物,其音节悠扬,声容清厉,乐队编制庞大,史载可多至一千五百余人,乐器主要包括金钲、节鼓、大鼓、小鼓、铙鼓、羽葆鼓、中鸣、大横吹、小横吹、遇篥、桃皮、笳、笛等。西夏建国之前,因受中原宋王朝影响,乐律一度全依宋制。建国后,景宗元昊改变礼乐制度,“革乐之五音为一音”,使夏国乐再次恢复了原有的民族风格。其后,夏国乐又不断从中原吸收营养,至人庆五年 (1148)终于以典章的形式固定下来,名为 《鼎新律》。夏国乐曾颇得中原王朝青睐。北宋元丰六年 (1083)宋神宗即召见蕃乐人四十二名,使之在崇政殿奏夏国乐。西夏于1227年为蒙古所灭,蒙古人则全部采用了西夏的音乐制度。后来元朝虽又兼采其他民族音乐,而河西乐 (夏国乐) 仍长用不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