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理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大理寺

官署名。南北朝时期始置。掌刑狱。即: 国家的最高审判机关。历代沿用。清末改为大理院。《旧唐书·职官志》: “大理寺,古谓掌刑为士,又曰理。汉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贵人之牢曰大理之义。后汉后,改为廷尉。魏复为大理。南朝又名廷尉。梁改名秋卿。北齐、隋为大理,加寺字。龙朔改为详刑寺,光宅为司刑,神龙复改。卿,一员,从三品; 古或名廷尉; 北齐加寺字。隋品第三。龙朔为详刑正卿; 光宅为司刑卿;神龙复为大理卿。少卿,二员,从四品上。卿之职,掌邦国折狱详刑之事。少卿为之二。凡犯至流死,皆详而质之,以申刑部; 仍于中书、门下详复。凡吏曹补署法官,则与刑部尚书、侍郎议其人可否,然注拟。” 《宋史·职官志》: “大理寺: 旧置判寺1人,兼少卿事1人。建隆三年 (公元962年) 以工部尚书窦仪判寺事。凡狱讼之事,随官司决劾,本寺不复听讯,但掌断天下奏狱,送审刑院详讫,同署以上于朝。详断官8人,以就官充;法直官2人,以幕府、州县官充,改京官则为检法官。元丰官制行,置卿1人,少卿2人,正2人,推丞4人,断丞6人,司直6人,评事12人,主簿2人。”

大理寺

中国古代掌管司法审判的机构。传说大理的名称起源于夏。《韩诗外传》有李离为晋文公为大理的记载。西汉景帝时,曾 度改廷尉为大理,但不久又恢复为廷尉。北齐正式建大理寺,掌决正刑狱。隋唐因之。唐高宗龙朔二年(622年)一度将大理寺改为详刑寺。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又改为司刑,但不久都复用旧名。唐代大理寺设卿1人为长官,少卿2人为副,下设正、丞、主、簿、司直、评事及其他属吏200余人。负责审理中央百官及京师徒刑以上的案件。明代将大理寺的职掌与刑部互易。清仍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