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多宝塔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多宝塔

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建筑。在今重庆大足城北龙岗山上,与著名的北山摩崖石刻隔沟相望。因龙岗山位于城北,俗称北山,故塔又称北塔。据塔内所存题记推断,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塔八角十二层,砖构,高30余米,主要结构属楼阁式建筑,但外形兼有密檐式塔的特征。各层塔檐间的塔身距离较小,塔内实为七层。底层南面设券门,内有楼梯可层层上达,以至顶层。塔外第一层八角柱上雕刻有盘龙、八力士像。塔内外壁嵌有雕刻一百多幅,题记中留名的雕刻匠师有参加北山摩崖石刻的伏小八等。雕刻中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有表现释迦涅?时,大地震动,金刚为之摧倒,树横房倾,弟子嚎啕痛哭的“双林示寂图”,以及诸佛、菩萨和各种花草图案,内容丰富,雕刻精湛,为其他砖塔中少见。

坐落在大足县城北北山白塔寺前,又名北塔。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明清曾修葺。高30余米,边宽3米,砖砌八角十三级空心密檐式。塔外第一级八角柱上雕盘龙,刻8个托塔力士像;塔外浮雕百余龛,均为宋时镌刻,题材丰富,刻技精美,尤以佛“五十三参”像称妙。塔内七层,梯道位于塔心,可拾级登顶,尽收对面佛湾全景及城郭风光。另有南宋绍兴二十二年冯?捐造此塔第六级等题记60余则,并留有雕刻匠师伏小六等人名。

位于普陀山普济寺前。建于元代元统二年(1334)。因系太子宣让王为孚中禅师而建,故又称太子塔。明万历二十年(1592)重修。塔高32米,四面五层,一至四层四边均凿龛雕佛,基座、栏柱均雕有蟠龙、螭首,造型生动。塔顶檐角饰有山花蕉叶,甚为精美。塔西有建于明代的莲花池、清雍正时所建御碑殿。附近一带是普陀山风景最佳处。清人邬景曙《莲池夜月》诗有句云:“水满波澄月色明,幽香遥拂晚风清;勿惊身在莲花上,更待何年说往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山摩崖造像的组成部分。位于北山佛湾西北山顶。又名北塔,亦称白塔。建于南宋绍兴十八年至二十五年(1148―1155),明清均有修葺。塔系砖砌,塔身为八角腰鼓形,全高33米,塔基边宽3.6米。外有十二道塔檐分塔为十三级,内连底层共八级,有梯道可达塔顶。塔外第一级八角处立有八根石柱,刻盘龙绕柱,柱上托一莲台,上蹲托塔力士。塔内外壁嵌宋代雕刻一百余幅,外镌花草图案及白描佛像;内刻五十三参像及人物像等,题材丰富,雕刻精美。附近有圣寿寺,始建于宋,今存天王殿、玉皇殿、大雄宝殿等,为明清建筑。寺周古柏森森,景色清美。

俗称李俊塔。位于县城西南李俊镇。始建年代未详,据檐铃铭文可知,至迟于明万历年间已建成。塔为八角形楼阁式,砖砌十三层,通高31.52米。底层东面辟有券门,塔室为厚壁空心式木板楼层结构,内径2米,有木梯可盘旋登顶。塔顶刹座为八角形,每面正中设一佛龛,龛内供佛像一尊。刹座承宝珠式刹身,其上为桃形攒尖式塔刹。部分塔层设券形门窗。塔层之间,以叠涩砖和菱角牙子出檐,各层檐角悬有风铃。1986年进行了全面整修。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8: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