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乐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乐署分类:【传统文化】 又称“太乐署”。古代音乐教育机构。秦奉常、汉太常均设太乐令。东汉永平三年(60年)改称大予乐官。晋代名为大乐乐府。北齐称大乐署。隋、唐后一般沿称大乐署或大乐局。唐代,乐师成绩每年要经考核,译定出上、中、下三等;满10年再经一次大考核;根据成绩好坏,决定职位升降。学习音乐的“音声人”,在15年中要经5次上考,7次中考,才能得到官职。学会难的典调50曲以上者,能够演出,才准予毕业。学不成的则从大乐署调到鼓吹署学大小横吹。 中国古代主管音乐事务的官僚机构之一。又称“太乐署”。源于晋代之前的 “乐府”。晋代称“太乐乐府”。至北齐,始称“大乐署”。以后各朝代皆沿袭之。隶属于大常。至唐代,大乐署不仅主管“雅乐”、“燕乐”等有关事务,而且还负责培训、考核音乐技师,成绩优异者,给予官职; 不合格者, 则调到 “鼓吹署”去任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