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乘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乘分类:【文化精萃】 音译“摩诃衍那”。“摩诃”意译“大”、“衍那”意译“乘”(指乘载工具,如车、船等)。指大乘佛教。佛教的两大派别之一。大约形成於公元前后。这一派佛教徒认为,他们所信仰的佛教,能够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轮回的此岸到达觉悟与涅?的彼岸,成就佛果,并由此贬称其他的佛教派别为“小乘”。大乘佛教的学说主要反映在公元以后出现的一大批大乘经典中。它极端神化佛的地位,认为除了释迦牟尼佛以外,三世四方有无数佛,宣传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建立佛国净土,倡导以六波罗密多为内容的菩萨行,崇拜菩萨,因此对一般群众往往有更大的吸引力。大乘佛教在印度主要有两大学派:约公元二三世纪时,龙树和提婆创始的中观学派及公元五六世纪时无著、世亲创立的喻伽行派。两个学派都对佛教的宗教哲学理论和思辨方法有很多发展。七世纪以后,大乘佛教在印度进入晚期阶段。它与婆罗门教互相融合,渐渐丧失自己的特点,到十三世纪初消亡。但从印度传入亚洲其他国家。中国、朝鲜、日本的大乘佛教在此以前和以后却有很大的发展,一直流行于这些地区。 即大乘佛教。又译为“摩诃衍那”、“摩诃衍”。形成于公元一世纪。自称能乘载众生从生死比岸到达涅?彼岸,证得佛果,故名。将原始佛教和郭派佛教贬称“小乘”。主要经典有《般若经》、《维摩经》、《法华经》、《大般涅?经》等。在印度本土经过七个多世纪漫长的演变发展,逐渐形成了空宗、有宗和密教三大教派。其传出书印度本土的大乘佛教称此传佛教。参见“小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