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同理想与大公精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同理想与大公精神分类:【地域文化】 大同理想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思想和齐鲁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孔子提出并为之终生奋斗不止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虽然是空想的,不能实现的,但却鼓舞着劳动人民起而为反抗剥削、压迫,争取自由、解放而英勇奋斗。这一崇高理想不仅鼓舞了古代农民的革命斗争,还为近代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的思想武器。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为“托古改制”抬出孔子,著有名篇《大同书》;资产阶级革命派也利用孔子之道,如孙中山就提出了“天下为公”的口号。我们无产阶级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大同世界”是科学的,与孔子的大同理想有着本质的不同,但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承续关系。孔子对大同理想社会蓝图的生动描绘,是会给科学社会主义尤其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有益借鉴的。 大同理想在齐鲁文化中并不是孔子独有的,墨子也有相似的理论。墨子虽未明确提出“天下为公”的“大同”口号,但他主张“兼爱”、“尚同”,著有《兼爱》、《尚同》专文。所谓“兼爱”,就是“爱无差等”,人与人之间不分远近、亲疏、贫富、贵贱等级,都互相一样地爱。“兼爱”的社会伦理再加上“尚同”即打破血缘宗法等级的政治,不也是世界大同的社会吗?所以有人说墨子思想给中华民族留下了“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思想传统。” ① 总之齐鲁文化中的大同理想是我们民族精神中放射着共产主义理想光芒的明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