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学士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大学士

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由唐代至清代皆设,职权不一。唐中宗景龙二年(708),修文馆置大学士四员。其后,玄宗天宝(742―746),肃宗至德(756―758)年间又分别于崇玄署、集贤殿书院置大学士。德宗贞元(785―805)时并罢。五代后梁曾设金銮殿大学士。北宋设昭文馆、集贤殿大学士,皆宰相领之。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置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替皇帝批答奏章、草拟诏谕,商承政务。秩仅五品。后增设谨身殿大学士。成祖时,大学士始参预机务。仁宗(1425)之后,大学士多以高官兼之,常为几朝元老,实掌宰相大权,称为辅臣,首席者称元辅或首辅。清代初,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各设大学士一人。后改内三院为内阁及翰林院,大学士成内阁主官。自雍正七年(1729)设军机处后,军机大臣权位渐尊,大学士仅例行公事,无实际执掌。军机大臣之资望特高者,亦授大学士。乾隆十三年(1748),始定殿阁大学士四人,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体仁、文渊、东阁)系衔;又协办大学士二人,均居文职第一位,享有最高荣誉。参见“内阁”。

官名。唐天宝初年,于崇玄署(管理释道的官署)设置,由宰相兼领。至德年间,设弘文馆(后改昭文馆)、集贤殿学士,原为掌文学著作文官,如由宰相兼领则称大学士。五代后梁曾置金銮殿大学士。宋代沿置学士之职,对学士中资望甚高者,也称大学士。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设置。充当皇帝顾问,正五品。明成祖时,命以翰林院编修等官入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大学士。初由皇帝直接任命,称为“特简”,后由廷臣推荐,称为“廷推”。至嘉靖时,廷推成为定制。仁宗以后,内阁大学士的权位渐重,入阁参预机务的大学士多擢升为尚书、侍郎,替皇帝起草诏令,批答章奏,商办大事,官位虽低,但却成为实际上的宰相。一般称为辅臣,俗称“阁老”。清承明制。顺治十五年(1658年)改内三院(内国史院、内秘书、内弘文院)为内阁。内阁大学士由皇帝特简,赞理机务,兼尚书及殿阁衔。雍正八年(1730年)大学士升为正一品。军机处设置后,大学士的职权为军机大臣所替代。军机大臣及官吏中资望特重者,仍授大学士作为荣典。此后清代内阁大学士主要是执掌票拟,不参与重大政务的决策。历代大学士都以殿阁名入衔,明设中极殿、建极殿和文渊阁、东阁大学士,无定员。后仁宗又置谨身殿大学士,合为四殿二阁,统称为殿阁大学士。清乾隆十年(1745年)以后,大学士专以三殿(保和、文华、武英)三阁(文渊、体仁、东阁)入衔,满、汉各二人,另设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均为文臣最高的官位。除少数例外,汉人非翰林出身不授此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