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家畜的饲养与役使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大家畜的饲养与役使

分类:【中国民俗】

山东饲养的大家畜主要有马、骡、驴、牛四大类。马和骡价贵,饲料饲草要求较高,喂养技术要求较严,过去是富有家庭的一种标志。一般农家仅饲养牛和驴,有的甚至连牛和驴也喂养不起。因此,在过去谈到某家资产时往往说:“这家日子富有,既有骡马,还有丁车大牛”;“这家日子殷实,喂着大牛”;“这家日子还能过得去,有两根牛腿”;“这家日子不行,穷得连根牛毛也没有”。

俗话说:“牛是农民的宝贝。”牛耐力强,可用于多种农田作业,因而成为农民喂养较多的大家畜。山东地区所喂养的牛主要是黄牛,在城市郊区还有喂养奶牛者。山东黄牛最优秀者莫过于鲁西黄牛。鲁西黄牛个大体壮,挽力大,是役使黄牛中的佼佼者。因此有“鲁西牛,一头顶两头”;“鲁西牛上市,称王称霸”之说。

为喂养大家畜,农家在家庭院落之中特建有大家畜喂养场所,称之为“栏”、“圈”和“棚”等,如“马栏”、“驴圈”、“牛棚”。富有之家,栏圈建设标准较高。而穷苦人家,其栏圈仅为以草搭起的棚子,冬不遮风,夏不遮雨,难以为家畜提供较好的生活环境。

喂养大家畜,要在栏圈中设置槽子。槽子有木制的,亦有石凿的,称“牛槽”、“马槽”、“槽子”等。役畜拴在槽头饲养,槽头上通常埋设拴马桩或拴马环。牲口的排便之处称为“栏”,堆积粪便之处称为“圈”。牲畜栏要经常起垫清扫,称为“起栏”;垫干土称为“垫栏”。起栏垫栏的目的,一在于保持栏圈卫生,二在于积造农家肥。因此,俗语说:“勤打扫天井懒赶集,起栏垫土肥田地。”

大家畜的饲草和饲料各有不同。喂养骡马,饲草最好是谷草(俗称“杆草”),饲料有麸皮、高粱、豆饼等。喂养骡马还特别重视夜草,俗语说:“马无夜草不肥”;“牛要满饱,马要夜草”。喂骡马一次,被称为一“和”。骡马夜草一般要吃四五“和”:一“和”喂草,二“和”稍加料,三“和”多加料,四“和”用料拌剩草。为了不断夜草,农民常在骡马项下系一铜铃,牲口吃草,铜铃作响,一旦铜铃之声停止,即应前去槽头添草添料,因而此铜铃被称为“报君知”。

相比之下,驴对草料要求不太严格。麦穰、谷草、豆秸、地瓜蔓和青草等皆可作为驴的饲草,杂粮、瓜干和麸皮等皆可当料。因此,农谚说:“长脸驴,吃草虫;短嘴牛,有草就行。”

在众多饲草中,青草对大家畜来说最富营养。春夏秋之际,野外青草长起,农家要想方设法让大家畜吃上青草。闲时,牲口要赶到野外放牧,俗称“放青”。忙时,要割青草喂牲口,俗称“割草”。给牲口所喂干草,要用锄刀铡细,以致农谚说:“寸草铡三刀,没料也上膘。”

大牲畜要饮水,所饮之水有一般清水、加盐饮水、麸子水、豆饼水、粥水等等。农家将刷锅水用于饮牲口,称为“泔水”。马骡驴卸套之后,要在干燥松软的场地上打滚,之后才能饮水喂草。对此,俗语说:“卸套打滚,喂料饮水。”

为保护大牲畜的蹄子,马、骡、驴等家畜要挂掌,俗称“上蹄子”、“挂掌”。在农村,十庄八疃必有为骡、马、驴挂掌的蹄匠,其作业地点被称为“蹄庄”。蹄庄处设有桩子,老实牲畜可直接拴在桩上切蹄挂掌,性情暴躁的牲口则要用绳索捆绑在桩子上进行。从事这一行当者被称为“马掌匠”,有的村庄也有因之而被命名为“打驴蹄张家”、“挂马掌刘家”的。

庄稼人对牲畜有着特别深的感情,从而产生了很多类似牛马经的谚语。例如,相牛谚说:“(好牛)前裆放下斗,后裆放下手。”相马骡谚语说:“耳朵如哨,眼如盏灯;前裆如堵墙,后腿似张弓;长高都适中,行走疾如风。”这些相牛马谚语,至今在民间大牲畜买卖和鉴定中仍起着重要作用,那些深懂此道的人往往成为牛马交易的经纪人。

通过对大牲畜的细致观察,民间产生了众多与之有关的谚语和歇后语等。对于性情倔强者,人们喻之为“牛脾气”、“倔驴”;对于懒惰者,则说为“懒驴上套,不拉就尿”、“懒驴上磨屎尿多”;对于工作不配套说“不是驴不走,就是磨不转”;对于不听劝服者说“驴子牵着不走,拉着倒退”;对于违背正常规律的行为说“驴子就是怪,骑着倒比牵着快”。

役使大家畜的工具有多种,但无外乎有套索和驾驭两大类。拴牛用的鼻圈、系马骡用的笼头、缰绳等为服牛乘马用具。对此,俗语说:“牛犊子扎鼻圈,马驹子套笼头,开始有了约束。”而牛梭头、套棒子、缰绳、拥膀子、肚带、搭腰、鞍子、笼嘴、嚼子、鞭子、溜缰等使役用具,俗语说:“半大小子学农活,开始上套了”;“笼嘴捂不住嘴,嚼子扎不住口,不服管束”;“鞭不响,拉不齐套”;“溜缰驯牲口,手把手”;“打出来的牲口使不久,哄出来的马骡最驯服。”这表明,在牲畜的长期使用过程中,人们已总结出来许多富有哲理的经验和体会。

旧时山东平原地区多牛车,丘陵地带多驴驮,驴驮和肩挑成为山区的重要运输方式。因此,在平原地区农作惯了的人,一看到山里人肩挑背扛、驴驮骡运,心里即佩服山区人的吃苦耐劳精神。而山里人在平原区看到牛车拉肥运粮悠悠自得,心里也感到不是滋味,羡慕平原地区农民劳作的轻松。这一强烈的反差在蒙阴、沂水、临朐一带山区与平原的交接地区形成了一种潜意识,认为“有福生在一马平川,无福生在山沟旮旯”;“山里人能吃苦受累,平原人讲究自在排场”。因此,有俗语说:“宁当山外牛,不做山中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7:5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