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明宫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明宫分类:【传统文化】 唐朝长安城中的皇宫。大明宫因处太极宫之东,故又称“东内”。位于长安城东北部 (今陕西西安市以北约3里的龙首原上)。贞观八年(634),为太上皇李渊避暑而建,初名 “永安宫”。贞观九年改名 “大明宫”,“以备太上皇清暑,百官献赀以助役” ( 《类编长安志》卷之2)。龙朔二年(662),又更名为 “蓬莱宫”。其名称大约缘起于“如山之寿,则曰蓬莱; 如日之升,则曰大明。”咸亨元年 (705) 称含元宫。长安元年 (701),武则天又恢复了大明宫的名称。龙朔二年,高宗李治患风痹病,深觉太极宫潮湿,决定将皇宫迁往大明宫。司稼少卿梁孝仁负责扩建工程,征收关中等地15州钱物,扣发上千京城官吏的薪俸,集资用于施工,龙朔三年工程竣工。同年,高宗把皇宫由太极宫迁往大明宫,至此大明宫成为终唐一代的皇宫。大明宫有11座城门,其中南门有5座,从东向西依次是延政门、望仙门、丹凤门、建福门和兴安门。丹凤门是大明宫正门,规模也最大。北面从东向西是银汉门、玄武门和青霄门。居中的玄武门是大明宫的一处军事重地,曾被称为 “神武制胜楼”。大明宫以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太液池和玄武门等南北建筑群为中轴。轴线两侧还有各式宫殿、院馆、楼台等建筑30余处。含元殿是正殿,在此举行重大的朝会仪式。宣政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省,其东侧有宏文馆和史馆。位于大明宫西部的麟德殿是座多功能建筑群体,它规模巨大、气魄宏伟、风格奢华。大明宫北部的太液池又名蓬莱池,分东、西两池,修建有蓬莱山、太液亭。唐穆宗曾让侍讲韦处厚等人在此讲授《毛诗》、《尚书》。唐朝诗人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诗云: “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唐德宗时,泾原军叛乱,拥戴朱?在大明宫称帝。僖宗时,黄巢农民起义军也在大明宫内建国改元。此后,大明宫在历代的纷争战火中不断遭到毁坏。经考古调查,大明宫的形制南部为长方形,北部为不规则正方形,这种形制布局是由于地势所限。其南北长2256米,东西宽北端1135米,中部是1355米,南部是1674米,周长7628米。目前已发掘了四座宫门及含元麟德两处殿址。 大明宫内廷宫苑遗址平面图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