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大武

分类:【传统文化】

周代“六舞”之一。简称“武”。产生于西周初年(前11世纪)。内容表现周武王伐纣的武功。相传为周公所作。《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武王即位,以六师伐殷。六师未至,以锐兵克之于牧野……乃命周公作“大武”。全舞分六段:击鼓出师,战伐灭商,回师南征,巩固南疆,周公、召公分职而治,颂周王盛威。《史记?吴太伯世家》:“见舞《大武》,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周代用以祭祀祖先。

远古时期的一种乐舞,周六舞之一。传说商纣穷奢极侈,武王 “以六师伐殿。六师未至,以锐乐克之于牧野,归乃荐俘馘于京太室。乃命周公作 ‘大武’” ( 《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用以歌颂周武王伐纣的武功。该舞属武舞,主要用于祭祀先祖。据孔子所见,整个舞蹈分六段,一为前奏,在一长段击鼓声后,舞者手执盾牌等武器上场,徐缓悠长地演唱,表现决战前的紧张气氛; 二为 “发扬蹈厉”,表现激烈战争的舞蹈场面; 三为武王灭商之后继续挥师南伐; 四为表示南方疆域的稳定和巩固;五为舞队分列两行,表示周公在左,召公在右,共同协助周王统治,接着用队形的变化,节奏由快至慢到静止,表示国家从乱到治; 六、舞队重新列队集合,表示对周武王的崇敬,全舞结束( 《乐记?宾牟贾》)。由于该舞借颂扬武王功德,显示周的武力强盛,以此来威慑诸侯和人民,故主张仁义的孔子评价其为“尽美矣,未尽善矣” ( 《论语?八佾》)

简称《武》。周之“六代舞”之一,它与“六代舞”的前五个舞不同的是周代自己创作的,是表现赞扬周武王联合各族,逐灭暴君殷纣王的武功的。全舞分:击鼓出师;经战伐而灭商;回师南征;巩固南疆;周公、召公分职而治;颂周王之盛威等六段。从周代开始,人间的英雄已不用借神或图腾的灵异来渲染,武力的成功完全能够得到现实的价值肯定。自西周开始,人王被称作“天子”,人神之间用不着其他媒介的沟通,道德的完美,武功与文治的合谐统一,就可以“祈天永命”,“受命于天”而治人世。这种实用的理性思维支配下,雅舞更为规范。周代用此舞祭祀祖先。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