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腔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大腔戏

分类:【中国民俗】

流行于闽西北永安、大田一带。因以大嗓门唱高腔、大锣大鼓唱大戏而得名。据永安丰田洋村《熊氏族谱》记载,明景泰年间,族人熊明荣回江西石城祭祖时,最早把江西大腔戏传播于当地,每逢年节搭台演出,此后大腔戏开始逐渐流行于闽西北。清初至清中叶为大腔戏兴盛期,当时永安有8个、大田有39个大腔戏戏班,同时还流传到沙县、南平、尤溪等地。清中叶以后,大腔戏受到唱皮黄声腔的小腔戏的挑战,渐趋衰落,如今仅在永安、大田等一些偏僻的小山村还偶有几个业余大腔戏班,在社火庙会期间演出。大腔戏的传统剧目大多已遗失,各地老艺人能记忆的仅有百余个,常演的有《白兔记》、《金印记》、《葵花记》、《中三元》、《黄飞虎过西岐》、《五桂记》、《鲤鱼记》等明代弋阳腔系统四平戏、青阳腔的传统剧目。大腔戏的唱腔、表演形式与弋阳腔相近。唱腔带有明显的道士腔,可见其源自弋阳腔,并受到本地道教音乐的影响。大腔戏的表演风格粗犷古朴,表演动作虽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但表演时往往随意性较大。

1983年10月在永安市青水乡丰田洋村发现的大腔戏手抄本《白兔记》,系清顺治甲申年(1644年)所抄,剧本为土制账本簿式毛边纸,全本共106页,约计3200字,均采用行楷毛笔字抄写。全剧共22折,每折标有折名,字里行间标有插科打诨,唱词翻高、滑音、道白等符号。《白兔记》原为元人所作,剧情描写刘知远与妻李三娘历经磨难后大团圆的故事。由于交通不便和长期闭塞,永安丰田洋村的大腔戏受其他艺术影响较少,所以还保留比较原始的面貌。剧本在丰田洋村老艺人熊德钦家发现后,省内外戏曲专家专程观看了该村演出的《白兔记》,并召开专题讨论会,给予高度评价。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