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观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大观帖

分类:【传统文化】

宋大观年间,徽宗赵佶因 《淳化阁帖》枣木板已裂损,王著标题也多有谬误,特出内府所藏真迹,命龙大渊等人更定编次,勘正谬误,重新摹勒上石,即为《大观帖》。因帖石置于太清楼,故亦称《太清楼帖》。《大观贴》收帖丰富,共计十卷。第一卷为历代帝王书; 第二卷为汉晋两代名臣法帖; 第三卷为晋代名臣法帖; 第四卷为南北朝至唐代名臣法帖; 第五卷为历代诸家古法帖; 第六、七、八卷为王羲之书;第九、十卷为王献之书。《大观帖》初拓仅用于赏赐,故宋刻本极为难得。历代认为《大观帖》摹刻精致纯熟,尤其是草书,将其起讫转折、回旋进退表现得流畅自然,宛如原作。笔势飞动,神采毕现。

亦名《大观太清楼帖》。汇刻丛帖。北宋大观三年(1109),徽宗赵佶以《淳化阁帖》版已损裂,且标题多误,遂出内府所藏墨迹,命蔡京、龙大渊等人更定汇次,摹刻于太清楼下,编为10卷。蔡京善于书学,采择较精,标题皆其手书,且摹刻精良,故时人多以此帖胜于《淳化阁帖》。然亦有谓《阁帖》古厚反胜之者。此帖内容与《阁帖》大致相同,而字行较之高寸余,每行多刻一、二、三字不等。每版前小字上记卷数,中记版数,下记刻者姓名,装帖时多裁去。此帖刻后十余年便遭靖康之乱,故拓本流传甚少。金亡后,原石散佚。元代顾德辉始加重刻,明万历间陈懿卜又予翻刻。现存原石宋拓本均为残本,北京图书馆藏有卷一、卷二,故宫博物院藏有卷二、卷四、卷五,及卷八、卷十残页,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卷七,南京大学藏有卷六。其中卷六卷七有古物同欣社及上海书画社影印本行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3:2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