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象无形的造型意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象无形的造型意识分类:【地域文化】 假定要寻找一个哲学名词来概括楚建筑的造型意识,那么,恐怕没有比老子的“大象无形”更为贴切了。 在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中,楚国的都城以气势恢闳见称。而这种“恢闳”主要表现在城垣之高和城区面积之大上。考古勘探表明,楚南郢现存城垣基宽12~14米不等,按《考工记》基宽与墙高相等的法则计算,城墙原高应在13米左右,这在同时代中国古城中可能是鲜出其右的了。楚南郢现存城垣周长为1.56万米,总面积达16平方公里,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古城遗址。这是何等宏伟的规模! 又是何等恢闳的气度! 与楚都相对应,楚宫也以闳阔闻名。据《左传》记载,令尹子元伐郑归来,自以为有功于国,便住进了王宫。子元进宫必定要带上自己的家族和卫队,可见楚王宫之闳大。又据《韩诗外传》记载,楚成王登台进入后宫时,“宫人皆仰视”,足见楚后宫之巍峨。 楚国的长城――方城,可说是“大象无形”造型意识孕育的骄子。据文献和考古勘探提供的线索,楚长城位于今河南境内伏牛山麓,西段“连山相接”、“无土之处,略石为固”,东段则沿河岸筑堤为城。按高介华先生考证,楚方城全长约900华里,是春秋时代诸侯国中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长城 ① 。而楚人又把长城建在本已很高的伏牛山麓,更显示出雄奇壮观。楚使屈完敢于在齐恒公强兵压境之际,把方域和汉水抬出来威慑齐人,就足以说明楚长城的气势是何其磅礴! 楚国的建筑,常常是以整个宇宙空间为背景,尤其是高台建筑,便概莫能外。贾谊《新书》说:“楚(怀)王作中天台,三休而后至其上。”台名“中天”,或许源于此台如倚天之柱,势可截星拦月,破雾穿云之意。如章华台之高度已达30米。楚台气势最为宏伟者当推乾溪台,据陆贾《新语》记载:“楚灵王作乾溪之台五百仞之高,欲登浮云观天文。”虽说陆贾之语染有战国纵横家之遗风,难免驰其说而张其词,但乾溪台高耸云端却是事实,否则何以窥测天文星象?据文献披露的信息,楚台中以峻高雄伟著称者还有阳云台、九重台、京台等等。当人们面对这此高台建筑时,一种廖廓的宇宙意识不禁在胸中奔涌…… 楚建筑蕴蓄的这种“大象无形”的宇宙苍穹意识,是楚人丰富的天文知识在建筑创作中的表露。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人始祖祝融曾任高辛氏火正。而火正的主要职责,就是观测大火星和鹑火星的星象位置,以确定农时,也即史籍所谓“观象授时”。据王胜利先生研究,楚人及其先民对“四仲中星”、“二十八宿”、“北斗星”、“王大行星”、“慧星”等天文星象的观测都达到了十分精确的程度。 ① 世代相传的观象授时职能,日益完善的天文历法知识,无疑开拓了楚人的视野,丰富了楚人的想象,从而也升华了楚人的建筑造型意识。古人有“制器者尚象”的说法,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中的敦,其中有一种造型浑如天体,盖与器足同形,合之成球状或椭圆形者,考古学已证实为楚人所始创,尔后才传到北方中原地区。 ② 这种敦可说是楚人宇宙意识的典型艺术象征。总之,楚建筑中“大象无形”的造型意识,体现了楚人对宇宙的永恒、无限的追求和赞美,这同《楚辞?惜誓》:“登苍天而高举兮”的苍穹意识可谓异曲同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