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大面分类:【传统文化】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一种面具舞,又称“代面”。初源于北齐。内容为 “北齐兰陵王高长恭勇武而貌美,自以为不能使敌人畏俱,常戴面具出战。齐人壮之,因作兰陵王入阵曲,摹拟他上阵指挥、击刺的姿态”。兰陵王扮演者“衣紫、腰金、执鞭、戴面具”,由于是表演“行军击刺之容”具有武术性质,故假面形象凶狠狰狞,借以慑敌。 亦称代面,唐代西域歌舞戏之一。根据大面形式创作的剧目代表者为《兰陵王》。兰陵王故事,据《北齐书》载:“芒山之败,长恭(即兰陵王)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勿识,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唐代根据此故事情节.创作大面形式的《兰陵王》歌舞戏。《旧唐书?音乐志》中称:“大面出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着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通典》、《隋唐嘉话》、《乐府杂录》、《教坊记》均有与《旧唐书》相似的记载。“大面”为面具形式的表演之一,为此创作者将兰陵王“免胄示面”改为“着假面”以为表演之需。“大面”本为西域歌舞戏。唐代僧人慧琳撰《一切经音义》中叙述《苏莫遮》歌舞戏称:“此戏本出西域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此国浑脱、大面,拨头之类也。”“大面”属单人表演形式。据传《兰陵王》在唐代传入日本。至今日本的《雅乐》舞蹈中尚保留此节目。其表演形式、面具、服饰等,与我国古籍所载大体相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