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人不相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天人不相预分类:【传统文化】 唐代哲学家柳宗元的命题。在《答刘禹锡天论书》中说:“生殖与灾荒,皆天也,法制与悖乱,皆人也。二之而已,其事各行不相预”。此处“预”是干预、干涉的意思。这是说,“天”与“人”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各有其变化发展的特点和法则。生长繁殖、年岁的凶歉丰收是自然现象;法制与动乱是社会现象,它们之间不能互相干预。这就把人类社会从自然界中划分出来,否认了超自然力的天命神权的存在。柳宗元这个命题主要是针对当时韩愈等人认为天“能赏功而罚祸”以及“祥端”、“符命”之类的神学迷信的,所以强调的是“天人不相预”。意在反对用宗教神学的天命观来解释历史、用自然现象来说明社会治乱。这一命题是建立在元气一元论基础上的。他认为“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处者,世谓之元气;寒而暑也,世谓之阴阳。是虽大,无异果生痈痔草木也”。而“合焉者三,一以统同,吁炎吹冷,交错而功”。“其乌能尝功而罚祸乎?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柳宗元还从主、客关系方面提出了宗教神学天命观产生的原因:“力足者取乎人,力不足者取乎神。所谓足,足乎道之谓也”。在认识史上,这是对董仲舒以来“天人感应论”的一个突破性总结。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