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人交相胜还相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天人交相胜还相用分类:【传统文化】 唐代哲学家刘禹锡的命题。意在“尽天人之际”,即阐发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命题由四个环节构成:(1)“天与人实相异”:“大凡人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天之道在生殖,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2)天与人交相胜:“是非存焉,虽在野,人理胜也。是非亡焉,虽在邦,天理胜也。然则天非务胜乎人者也。何哉?人不宰则归乎天也。人诚务胜乎天者也。何哉?天无私,故可务乎胜也”。而“人能胜于天者,法也”。“生乎治者人道明,咸知其所自,故德与怨,不归乎天。生乎乱者人道昧,不可知,故由人者举归乎天,非天预乎人尔”。他以“旅行”和“操舟”两个譬喻,说明天与人这对矛盾的斗争性之奥秘关系。故天与人交相胜。(3)“天与人还相用”:“天之有三光悬寓,万象之神明者也。然而其本在乎山川五行。浊为清母,重为轻始。两位既仪,还相为庸(用)。嘘为雨露,噫为风雷。乘气而生,群分汇从。植类曰生,动类早虫。倮虫之长,为智最大。能执人理,与天交胜,用天之利,立人之纪。纪纲或坏,复归其始”。其所谓“还相用”包括天可以用人(人对天的影响),人也可以用天,而他主要在强调人可以用天。(4)“万物之所以无穷者,交相胜而已矣,还相用而己矣。”刘禹锡用“交”和“还”两字,表达了天人之际既有对立斗争的一面,又有统一联系的一面,相反相成,拓开了宇宙万物间“生生不息”的广阔道路,成为“万物之所以无穷”的泉源。此命题立足于对天的正确认识上,主要归结为把天看做是物质的、运动的、可知的三个方面,并提出了“理”、“数”、“势”三个哲学概念。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