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等那砚山岩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天等那砚山岩画分类:【地域文化】 1985年七八月间发现。位于广西天等县华隆乡荣华村那砚山南麓石壁上,距县城4.8公里。画面全长11米,高1米,离地面5~8米不等。画面有201个赭红色的图像。图像中主要是骑马人,其中个别腰佩长刀或短刀,有的马前有佩刀的牵马人,显系骑马者的亲兵,犹如《桂海虞衡?志蛮篇》所载的“马前牌”。这大概是表现壮族土官出猎或出征的阵容。在骑马画面左侧石壁上,有3组排列整齐的符号。符号由点、撇、捺及横线组成。有一组符号之下有像“父”字,有的下面有“―”横线,有的下面有“‖‖”四道竖线,不知作何表示。天等岩画与左江崖壁画风格差异较大,前者线条纤细,人物瘦小,跃跃欲动,仅有20厘米高,似为表现真人真事;后者线条粗犷,高者达100~200厘米,似为供人顶礼膜拜的一种神像。在年代上,前者似为较晚的作品。是我们研究壮族崖壁画的发展和古代壮族兵制的珍贵文物资料。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