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天试分类:【传统文化】 太平天国考试制度。始于1851年(清咸丰元年),1853年(咸丰三年)建都天京后正式开科取士。考试分文、武两科,程序有县试、省试、京试三级。县试相当于清代童试,取中者为秀才。省试相当于清代乡试,取中者为举人。举人第一名封职同军帅,第二名以下封职同师帅。京试相当于清代会试,又称天试,分三甲录取。元甲取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封职同指挥。二甲无定额,取中者为翰林,封职同将军,第一名为传胪。三甲亦无定额,取中者为进士,封职同总制,第一名为会元。考试时间最初定于天王洪秀全生日(十二月初十),后改为幼主(洪秀全之子)生日(十月初一),不久又改为每年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九月九日分别举行文科县试、省试、京试;三月十三、五月十五、九月十九日分别举行武科县试、省试、京试。应试者不论门第出身,量才使用。又曾开女科。 太平天国时期的科举考试制度,亦称京试。咸丰元年(1851年),洪秀全于广西永安(现蒙山县)开科取士,于咸丰三年定都天京(今南京市)后,即行正式考试。考试先定为县试、省试、京试三级,后改为五级即乡试、县试、郡试、省试、京试。分文武两科,并曾加设女科。科试定为岁考。京试名目有四:天试初定于天王洪秀全生日(十二月初十),后改在幼主洪天贵福生日(十月初一)举行。另三京试,分别于东王、北王、翼王生日举行,故称为东试、北试、翼试。考试内容不是儒家经典,而是根据太平天国所出官书。亦试诗、八股文与策论,题出自《天命诏旨书》、《新旧约》等天国典籍。应试手续较为简便,符合百姓要求。凡应试者不忌守孝,不论出身,布衣绅士,倡优隶卒,何色人等,均准与考。每场考试皆供给士子饮食、灯烛等物;各省文武士子还按到京路途远近给予盘费。录取不拘一格,取中授官的机会较为均等,连女子皆有中式授官、名列状元者。京试取中一甲3人,沿称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若干,称翰林与进士。洪仁?母锟凭倏际灾贫龋?洳肌妒拷滋趵?罚?ㄎ??暌豢啤N目平?砍拼锸浚?擦殖乒?炕武科进士称壮士,翰林称威士。后因天京失陷未能实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