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太仆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始于周代。传为周穆王所置。《周礼?夏官?太仆》:“太仆掌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郑玄注:“服,王举动所当衣也;位,立处也;出大命,王之教也;入大命,群臣所奏行。”秦代为九卿之一,掌皇帝舆马及牧畜之事。有两丞,属官有中车府令等。汉代因之。另有中太仆,掌皇太后舆马,不常置。西汉末改称太御,东汉复名太仆。魏、晋初因之。东晋或置或省,南朝不常置。北齐置太仆寺为其官署,设卿及少卿各一人。隋代承其制。唐高宗永徽(650―655)中改太仆寺为司驭寺,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又改为司仆寺,均旋复旧称。其后历代沿置。 官名。始置于西周,又叫太仆正。《史记?周本纪》注:“太仆,周穆王所置,盖太御众仆之长。”春秋时晋国置仆大夫,掌管君主的车马。秦汉沿置,为九卿之一,专掌皇帝的车马和全国的马政。《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建元元年,入为太仆。”有属官车府令及丞。北齐时改称太仆寺,有卿、少卿各一人。历代沿置。隋唐以后,由于六部执行政务,太仆寺卿地位远不及秦汉。宋代太仆寺之本职又移至群牧司,则以牧政为重。金时不置太仆寺,皇帝车马归殿前都点检司管辖。元时,太仆寺掌马匹受给及造做鞍辔之事,机构名称曾为尚牧监、太仆院、卫尉院。明、清两代的太仆寺,仅掌牧马之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