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太平寰宇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太平寰宇记

分类:【文化精萃】

北宋地理总志。乐史著。二百卷。实存一百九十七卷半。目录二卷。始撰于太平兴国四年(979),成书不迟于雍熙四年(987)。取太平兴国年号首二字为书名。取材以太平兴国八年(983)为限,博采史书、地志、文集、碑刻以及诗赋杂说约二百种,按北宋初行政区划分篇,始于东京,终于四夷。仿《元和郡县志》体例,叙事以州、府为单位,记载其沿革、领县、州府境、户口、风俗、姓氏、人物、土产、四夷及各县置废、山川、古迹、要塞等。晋割让契丹的幽、蓟十六州,仍在叙述之列,以表达时人恢复燕云的志愿。保存前代地志遗文较多,是唐宋史地研究的重要资料。所创风俗以下几门,为后来总志体例所沿据。清乾隆以来佚去八卷。有诸清刻一百九十二卷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清陈兰森有《太平寰宇记补阙》八卷,清陈运溶有《太平寰宇记拾遗》七卷。

简称《寰宇记》。北宋地理总志。乐史编著。原200卷。始撰于太平兴国四年(979),故以年号冠于书名之前。此书起自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终于“四夷”。仍沿用唐代十道名称,于后晋割让契丹之幽、蓟十六州,仍列旧名。除仿唐《元和郡县志》门类外,又增撰人物、艺文、风俗、土产等门,开创方志列入人物、艺文新体例。征引书籍达百余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盖地理之书,记载自是而始详,体例亦自是而大变。”《四库全书》佚113―119卷。清末杨守敬自日本辑回宋刊残本5卷半,收入《古逸丛书》。光绪宣统间陈运溶辑《拾遗》7卷、著《辨伪》6卷,刻入《麓山精舍丛书》。《辨伪》否定杨氏所辑残卷。

《太平寰宇记》200卷,现缺113~119卷。作者乐史(930~1007),字子正,抚州宜黄(今江西宜黄)人,太平兴国年间进士,官著作郎直史馆。由于官职关系,他有机会读皇家藏书和各州图籍。太平兴国四年(979)至雍熙四年(987),他写成《太平寰宇记》。此书继承了《元和郡县志》和《华阳国志》的传统,在记述各道、府、州、县时,创造性地增加了各地的风俗、姓氏、人物、艺文、土产等内容,使之成为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方志,在中国方志史上起了里程碑的作用。

北宋地理总志。乐史撰。200卷。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宋朝完成统一,作者广取山经地志,编纂成书。此书沿用唐朝以天下为十道的区划,始于东京,迄于四裔,记载各地自前代至宋初的州县沿革、山川形势、人情风俗、交通、人物、姓氏、土特产等。广泛引用历代史书、地志、文集、碑刻、诗赋、仙佛杂记等200多种。在体例上,较唐贾耽《十道记》和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等早期总志,确立了人物在方志中的地位,增加了风俗、姓氏、艺文、土产、四夷等内容,使方志体例为之大变,内容日渐详备。在沿革地理方面比《元和郡县志》详细,对唐末至宋初政区变迁作了详细论述,为研究政区地理不可或缺的资料书。所载唐代开元和宋初各地户口资料、土产等内容,对研究地区经济、人口分布、阶级状况,也极为珍贵。由于所引诸书今多已散佚,此书对研究宋代以前,尤其是唐与五代十国的历史,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该书考证堪称精核。每卷之末,大都附有“校勘”一段,考辩颇有心得,但不知何人所作。入清以来此书已缺8卷。光绪九年(1883)杨守敬在日本发现宋刊残本,辑到五卷半,后黎庶昌将其刻入《古逸丛书》。今尚缺2卷半(第四卷、一一九卷及一一四卷后半卷)。版本较多。清初以来流行朱彝尊所见仁和朱氏影钞旧本和乾隆五十八(1793)年江西崇仁乐氏祠堂本、嘉庆八年(1803)南昌万廷兰本、光绪八年(1882)金陵书局本三种刻本,以金陵书局本较精。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3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