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庙令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太庙令分类:【传统文化】 官名,掌帝王祖庙洒扫。三国魏太常寺属官有太庙令,下有丞、斋郎、行夜督郎等属官,六百石,七品;吴同魏置; 蜀称高庙令。晋有太庙令; 宋太庙令领斋郎24人; 齐、梁以下皆有。北魏又有太庙博士、太庙门什; 北齐为太常寺太庙署长官,从八品上,掌郊庙社稷等事。隋为正八品下,炀帝升为正六品。唐从七品下,掌开阖、洒扫、释奠之礼。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696) 至中宗神龙元年 (705) 改为清庙台令,开元二十四年 (736)废,以太常少卿1人知太庙事、二十五年以太庙之事归宗正寺。宋亦属宗正寺,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置为太常寺属官,正九品,以入内内侍充任。掌宗庙荐新、七祀及功臣从享之礼。金熙宗皇统八年 (1148) 置1人,从六品,掌太庙、衍庆、坤宁宫殿神御诸物,及提控诸门关键,扫除、守卫,兼廪牺令事。元惠宗至元三年 (1337) 太常礼仪院置2人,从六品。明清不设。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