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白书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太白书堂分类:【传统文化】 在安徽铜陵县东南2公里的五松山上。北临碧波荡漾的天井湖,南仰巍峨葱茏的铜官山,西隔玉带河与长江相望。这里景色宜人,李白有诗赞曰: “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洲。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他当年在此漫游和寓居,美丽风光使之乐而忘返: “我爱铜官山,千年未拟还,还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后人为纪念李白,在此建“太白书堂”。今修葺一新,成为“五松胜游”的佳景。 在安徽青阳县九华山化成寺东,相传为李白寓居九华山时的读书、写作之处。李白在此写下了歌颂九华山优美风光的诗句:“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以及《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诗: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积雪曜阴壑,飞流?粞隆G嘤?袷魃??午坑鹑思摇!笔勾松揭蛑?拿??赜弥两瘛O质樘们坝幸谎酃啪???是宄海??牟唤撸???畎自⒋耸笨?冢?拭?疤?拙?薄>?杂辛街暌?樱?细珊崽欤?σ斗泵????畎资种病@???私吁喾霉牛?题咏甚多。 也称太白书舍、太白祠,在九华山九华街,为李白在九华山读书处。唐天宝末年(约755年),李白在青阳县令韦仲堪相助下,于九华山东崖西麓、龙女泉畔筑室,读书赋诗,有“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等名句。九华山原名九子山,正是因李白的诗句而更今名。明代王阳明曾两次来此讲学,留有“阳明书院”遗址。清代袁枚、毛奇龄等也在此留下诗篇。王阳明有《太白书堂》诗:“滴仙栖隐地,千载尚高风。云散九峰雨,岩飞百丈虹。寺僧传旧事,词客吊遗踪。回首苍茫外,青山感慨中。”太白书堂在唐代始建时,仅茅屋数间。宋、明、清各代均重修,迁址,并增建石坊,置有祀田。清康熙五年(1666年)迁回原址,后仅有平房3间,前有砖坊。抗日战争中被毁。近年,九华山管理处在遗址上重建书堂,总建筑面积780平方米,仿清砖木结构,布局错落有致,主楼雄伟壮观。书堂前有两株参天古银杏,附近的“太白洗砚池”、“金沙泉”等题刻遗址尚存。 又称太白祠,在九华山九华街,化城寺东。唐天宝末年,李白得东道主青阳县令韦仲堪之助,于此筑室,读书赋诗,作有《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等名篇。原仅茅屋数间,宋、明、清重修,增建石坊,并置祀田。1925年版《九华指南》,刊有书堂照片,为平房3间,前有砖坊。抗日战争中被毁。近年在遗址上重建,建筑面积780平方米,仿清砖木结构,布局错落有致,主楼尤为壮观。堂畔“太白洗砚池”、“金沙泉”等题刻遗址尚存。前有两株古银杏树,参天拂云,郁郁葱葱。明王阳明《太白书堂》有“谪仙栖隐地,千载尚高风”之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