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监制度的最终结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太监制度的最终结束分类:【传统文化】 “太监”和“宦官”在清朝以前不是相同的概念。宦官早在周朝就有,但并非全是阉人;宦官“悉用阉人”是东汉以后。“太监”一词,辽代才出现。明代,太监和宦官才发生联系:太监是宦官的上司,是高级宦官;充任太监的必须是宦官,而宦官却不都是太监。到了清朝,太监才成为宦官的同义语。 辛亥革命以后,被推翻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根据民国的优待条件,仍居住在皇宫。包括太监在内的“以前宫中所用各项执事人员”,照常留用。1922年,皇宫内还有一千一百多名太监。但当时宫内越来越混乱,太监大量偷盗珍宝,还纵火焚毁殿阁销赃灭迹;溥仪害怕饱受欺凌的下层太监起来抗争,睡觉时甚至让皇后为他守夜。直到1923年7月,溥仪才不得不决定遣散太监。除了少数太妃身边离不开的太监,其余的全部驱遣出宫。至此,历时二千多年之久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产物,封建社会的一颗毒瘤――太监制,亦即宦官制,最终宣告结束。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