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太阳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太阳糕分类:【传统文化】 亦称“太阳鸡糕”。原为民间中和节(农历二月初一) 祭礼太阳用的供品。清朝宫中也行此俗。系用米面制作,面印太阳和乌鸦图纹,有的上塑寸余大面制小鸡。其制法直接导源于古代神话中太阳爬上树后由乌鸦带着太阳走的形象。清宫中养心殿摆设大太阳糕1个,重74斤8两。用于皇帝行礼的御案上,摆有9路食品,包括鲜干果、点心、酒等,其中第五路即为太阳糕,共有7品,每品一套9个,重23斤。行礼毕,膳房撤案时,将7套中顶上一个留下来,与其他干果、鲜果各4品,用盒装好,以便晚膳时进给皇帝吃。皇帝常以此赐给近臣食用。 中国古代有所谓“中和节”,时在二月初一,据说源于唐代,但到晚清即废。传说这一天是太阳星君的生日,民间有祭祀太阳星君之举,太阳糕就是祭祀太阳的供品。清代,太阳糕用米面制作,上面印有太阳和乌鸦的图案,有的上面还塑有寸余大面制小鸡。直至20世纪30年代街上还有小贩叫卖。二月初一太阳出来的时候,家家在院内设香案,供太阳神码,以太阳糕3~5碗为供品,面向东方,焚香祭拜。到晚上则撤下供品,分给小孩们食用。同时,将春节时贴的五彩挂钱揭下来,与神码一起焚化,谓之“太阳钱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