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失蜡铸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失蜡铸法分类:【传统文化】 传统铸造工艺。亦称出蜡、捏蜡、拨蜡。即熔模铸造。先刻蜡成模,置于桶状容器中,用澄泥浆多次浇淋后,撤去桶板,加敷含盐与纸筋之细泥、背泥,制成铸型,然后出蜡,浇注(参见宋代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多用于铸造钟、槟(bó博,大钟)等艺术铸件。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青铜尊、盘,极为复杂精美,其透空附饰即使用失蜡法。现出土春秋中晚期失蜡铸件有铜盏、铜禁等。表明春秋战国时失蜡技术已较为成熟。其最初出现时间可能更早。明确见于文献则是宋代王溥《唐会要》卷89记载:唐武德四年(621)造开元通宝时,“欧阳洵进(蜡)样”。 元代曾设出蜡局,清代内务府造办处亦设有专职工匠。现存故宫博物院、颐和园之铜狮、象、鹤、狻猊等均为有代表性失蜡铸件。现代熔模制造系从失蜡发展而来。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