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夺分类:【传统文化】 古代祭礼,指因战争等特别事故而祭祀天帝天神与宗庙社稷之礼。夺,古书通作“类”,夺与定时祭祀之礼不同。《说文》:“夺,以事类祭天神。”《周礼?春官?小宗伯》:“凡天地之大灾,类社稷宗庙。”周代天子率军出师征战之前,都要举行夺祭。《礼记?王制》:“天子将出征,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夺于所征之地。” 鬼名。流传于云南哈尼族。指一种怪异的鬼。哈尼族鬼神观念认为,普天下的大地是人和鬼争斗的场所,白昼是人的世界,夜晚是鬼的天下,而晨鸡的鸣啼声则是人和鬼的分界线。一旦家里饲养的禽畜出现不合情理、不可理解的“越轨”行为,诸如牛马相交配,牛尾缠树杆,牛脚为血藤葛所绊,牲畜上屋、母鸡学公鸡鸣啼等,均被视为 “夺都”――怪鬼即将出现的不祥之兆,务必立刻除掉。若为牛,便拉到村边磨秋桩前,请“莫批”念咒后,用木碓嘴将其活活打死,然后由全体村民就地烹制共食。若是母鸡,则捉至村边磨秋桩前砍头而煮食其身,或垫在家门屋槛上砍头。当被砍了头的母鸡猛然一挣扎后,倒在何地断气死亡,全家成员便在何地烹制共食其身。而将砍下的鸡头却穿在一根长竿顶部,鸡嘴朝东,并塞入一粒石子,高高地插在村口路边上,以示惩罚,驱除怪鬼“夺”的危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