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奥斯特洛夫斯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奥斯特洛夫斯基分类:【文化精萃】 俄国剧作家。出生于商人聚集的莫斯科南区。1840年至1843年在莫斯科大学法学系肄业,后在莫斯科法院工作8年,接触各类讼诉及各色人物,目睹官场及商界的芸芸众生。 1850年发表剧本《自己人好算帐》,讽刺商界尔虞我诈、利欲薰心的金钱关系,引起舆论界的关注,但遭到沙皇尼古拉一世禁止,11年后才得以上演。在以后的将近4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共创作了50多个剧本,是俄国最多产的剧作家。 在剧作《各守本份》(1852)、《贫非罪》(1853)、《切勿随心所欲》(1854),有复归旧伦理观念的倾向。从50年代末开始,他的作品重又具有锐利的批判锋芒。这时间他创作了《代人受过》(1855)、《肥缺》(1856),及其代表作《大雷雨》(1859)。愚昧、专制、强暴、欺诈构成此剧所描绘的“黑暗王国”,暗喻残酷的社会现实。主人公卡捷琳娜最后投河之举所体现出的社会反抗精神,被杜勃罗留波夫称为“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60年代中他还写作了一些历史剧作品。 60年代末及整个70年代是他创作的又一高峰时期。他相继写出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1868)、《来得容易去得快》(1869)等讽刺喜剧,优美抒情的诗剧《雪女》(1873),以及悲剧《没有陪嫁的女人》(1878)、《名伶与捧角》(1882)等作品,后者在描写人物内心斗争时所采用的一些艺术手法,后为契诃夫发扬光大。 奥斯特洛夫斯基还是一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1870年创立俄国剧作家协会,1885年任莫斯科帝国剧院艺术指导,并致力于传播外国名剧,翻译并改编过一些剧目,在演出形式上也进行了一些改革。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创作为俄罗斯民族戏剧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