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妇女春秋季服装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妇女春秋季服装

分类:【中国民俗】

上衣。妇女着装,最注重色泽和面料的选择,其制作方法也相当考究。通常,春秋妇女穿衣,多穿红布衫、月白衫、葱白的确良衫、花格呢衫、贡呢衫等; 贴身穿的称内衬、衬衫,或穿一种短袖、齐小肚窝的汗夹 (衫); 外面穿的称罩衫或便服衫。衫子均为圆领、正开襟,贴身汗衫遮盖乳部。年轻妇女用大红大绿的重色,中年妇女用浅色或淡色,老年妇女用深色,多为黑、蓝、棕、灰等,质料也以厚实耐用为宜。这些正襟衫子的制作法,分别剪裁成两幅前襟,约2尺长,一幅后背襟比前襟略长,因有背部弯曲度,袖口、接肩膀处略宽,肘部略窄,长度过正襟,约2.3尺。缝合采取边料面相对,把线头留在里边,外面只显一条平缝,领口、正襟、袖边均贴衬,顺布纹剪,不横剪。做成的服式布纹,要经线直纹从上到下,以免横竖错乱。袖子也是顺直纹剪布相褶,不横剪; 做成衣前,面料先水洗,是为防备变形或缩水变小。清末民初,民间妇女常穿土纺土织布、印花蓝布,以后时兴阴丹士林布; 近代,各种布料花色品种较多,妇女选料,随各人爱好而定。春秋间穿着还时兴一种女式夹西服和女式夹夹克。其制作方法,特别讲究肩领部和胸乳部体形的变化。在陕北一些地方,由于风俗所致,除年轻女子穿花格呢、花布衫以外,还有不少中老年妇女,喜爱穿一种圆领大襟衫子,其制作方法是剪裁时剪成一幅里正襟,然后再剪斜大襟,斜襟要从颔下一边的肩、腋下直到另一边的肩、腋下,剪做成一个上齐颔下胸前,下遮腹、腰部位的大襟,其边缘部位要钉7~9个线纽扣,颔下1个,腋下1个,然后分距钉扣,腰部纽扣其宽距要可伸进手掌,以便从里襟口袋取钱物。里襟和肩、领相连,以纽扣和外襟相系,穿上之后以领提挈,显得平展。这是民间传统的大襟衫,做成单衣称单大襟,双层带里料的称夹大襟,关中一些地区至今还有妇女穿着。明清以后至今,这种单、夹大襟衫,颇受民间中老年妇女喜爱,加上贴身小衬衣、汗衫,即使喂乳,也不至于受风伤身子。

裤子。春秋季气温适中,一般妇女,内穿短衬裤或线裤,外穿单、夹两类裤子,颜色偏重,选用蓝、黑、棕色的土布、贡呢、斜纹哔叽、涤卡等。单裤与夹裤的裤式中,一是中式传统的带腰裤,一是西式直筒女裤。其剪裁制作方法,基本同男裤。中式裤剪两页裤筒,或4页裤片,相联结后上腰围,裤腰和裆上均不开衩,以布带子在腰间绑系。西裤先剪成两页大裤角,两页小裤角,大裤角相连,形成臀部后页,小裤角相连,形成小腹前页,内裆4条线,裤腰正中不开衩(适合妇女生理特点,腹前裤腰不露衩口),在裤腰两边大腿侧各开衩口,贴衬边镶装硬扣,镶做裤口袋,这几乎成为陕西地区青年和中老年妇女流行最广泛的裤式。

鞋帽袜。春秋季妇女鞋帽袜品种最多。鞋为多色的胶底、塑料底气眼鞋,双袋鞋、运动鞋、旅游鞋、凉鞋等; 帽子,春秋季妇女一般不戴帽子,而主要用包头的纱巾、丝头巾,或戴一种轻质薄细的软型遮阳帽。老年妇女戴浅色或黑棕色头巾 (方头巾和长头巾),袜子有线织、丝织、尼龙织多种,逐步淘汰了土布袜、粗线袜。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