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娘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娘母分类:【地域文化】 旧时黎族宗教职业者,因方言土语差别,有“迸”(pщ:53)、“百迸”(pai11 pщ:53)、“百问”(pai11ve : n53 )、“帮”(ba :33 ) 、“比?”(bi33)、“波滴?” (b33ti33)和“哔?都阿”(bi31 tua35)等称。流行于海南省黎族民间。他的出现,多因久病或神经失常所至;也有“奉天之命” (或“天生”)而降或通过向老娘母学习而成者。其承袭之法有父传子,母传女,婆传媳等。其主要活动是以巫术治病,兼主持一些法事,例如:治病、婚姻、丧寿、难产、梦见不祥之物、招魂、求子、求雨、保命、查鬼和“沃亩” (即“做鬼”)等。使用的法具包括方印、偶象、弓箭、赶鬼索、铃、挂杯、石卜、小尖刀、木刀、铜钱、锣、鼓、锄头、竹筒、米、碗、短小木棍(或“筷子”)、鸡毛、方头巾和长衫等;祭品有小饭团、牛头、牛腿、猪肉、鸡肉、酒、香、元宝和红封包(钱)等。做法事时,一般都穿女服,头缠绣有红、黄、白三色花纹的黑头巾,戴项圈。有的祭祀在家里做,有的在野外做。不同的法事有不同的程序。在做法事的过程中,娘母的动作大同小异,有的全身快速颤动并闭眼,有的身体不颤动也不闭眼。他们没有经书,只是口头用黎语念咒,声音悦耳动听。有的娘母做法事不计报酬,有的则接受所送的酒、肉、米和红包等,生活比一般农民好。娘母均不脱离生产劳动,有的外出做法事时,邻里可帮助他进行生产,而娘母则以做法事所得的物品作为酬谢。 “道公”和“娘母”是指从前黎族地区一些专门从事巫术职业的人。他们负责沟通人鬼两界,充当传达鬼神旨意的中介人,但又不脱离生产。法器和祭品多用竹器、草藤、葵棕叶雨帽、山鸡毛、稻谷、槟榔、糯米酒等。凡生病或遇某种不祥之兆,便要请道公或娘母查鬼、赶鬼,以祈平安。道公和娘母又有不同。道公是从汉人那里学来的,以前有些汉人道公也被请来给黎族人查病治病,一些人便师承汉人道公而成。娘母一般是从“奉天之命”而来的,有些娘母是这样变成的:凡人突然产生出怪状,如爬到树上以后,即倒于地,醒来后满嘴“阴间”之事。于是村人便把娘母置于火炉旁,拿出娘母的法具,如剑、?杯、绳索、铃等物放在她的面前,并以小杯盛酒给她喝,从此她便成为娘母。以后村人一旦生病就请其做鬼。娘母查鬼时,用木臼放在其腹上,由四人做舂米状。道公查鬼时却用山藤一条摆动即能查鬼,同时道公做鬼时全身颤动,而娘母则只俯首细语。他们的法具有法印、剑、驱鬼索、?杯等,道公还有法衣、锣、鼓、笛子等。娘母主持的活动是村民生病、婚姻、丧寿、难产以及梦见不祥之兆等。至于作斋(把历年来死掉的家人的鬼魂送上龛堂的偶像上去,同时也把偶像简化,即由道公告之诸鬼,把他的木头化身合为一个,这样便可把其余的木头偶像弃之河中,就是说把祖先诸鬼魂来一次大安置),则只能由道公主持。 美孚黎族的道公 (海南民族博物馆馆 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