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婚嫁王子及其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婚嫁王子及其他分类:【风俗文化】 在闽中永安民间有“婚嫁王子――舅子送亲”一俗,尚鲜为人知。 喜气洋洋的结婚吉日,送新娘出嫁的“权威”当系舅子。“舅子”是男方对新娘弟弟的称谓,如果是兄长,称之为“大舅”。在结婚中,“送亲”的人最好是弟弟,当然兄长也可以。没有兄弟怎么办?新娘只好找人替代这个职责了,一般是亲属,诸如堂表弟直至侄儿。 一、“迎新郎” 如果说婚礼像是欢快美妙的乐曲的话,那么“迎新郎”可以说是刚刚奏响的序曲了。 喜日大早,新郎携人前来女方“报喜”,时刻一般是凌晨四、五时许。越早,越体现出男方对女方的诚意和追求之苦。按照惯例,舅子便到附近迎候,双方脱帽拜礼,随后舅子接过新郎的雨伞(现在一般不带伞,也就不存在这个礼节)引路,从房前正门入客厅(农村木房正中部分)一同拜堂。新郎拜见岳父母时一般要行跪礼,求得他们赐福的“红包”(随着婚姻礼仪的简化,这一礼节已逐渐取消)。 当新郎见过众亲之后,舅子陪同“报喜”人用早餐,新郎大位正座(即背靠正堂的桌位)与舅子相对,其间,舅子从新郎起按序敬酒,祝愿他们归家一帆风顺。当新郎退席时,众人随后也就纷纷离座。新郎辞归时,舅子从后相送直到新郎授之“红包”才停步相望,目送他们离去。 二、“送新娘” “报喜”的序曲刚刚奏完,“迎亲”正乐便奏响了。“迎亲”者陆续进入女方的庭院,点燃很响的鞭炮,录音机放大音量播放乐曲,这叫“摧亲”。这就看当舅子的有无本事设法稳住新娘,尽量纵容姐姐拖延出门时辰,以示依恋之情。新娘在催亲炮声中拖延出门时间愈长,舅子越是洋洋得意,以此说明自己的地位和力量为人所承认,也更加体现出姐弟的情谊,向男方表示新娘矜持高贵。 临出嫁时,众人把新娘所有嫁妆置于门前的空场地上,取大件的放在最为显眼的地方。箱子一搬出来,做舅子的便迅速地用锁把嫁箱锁住,据说这样日后新娘的家底就不会外流,财气不散。 待新娘出门后,舅子在炮声中起行,在后面尾随相送,由于现在交通方便,他们同搭一车前去男家也可以。 舅子到了男家附近但不能进男家的门,要等新娘与新郎拜了堂,听主婚人讲完了四句即祝婚词之后,新郎方始去迎接妇舅子,互相礼拜,随后新郎引舅正厅入座款待,吃男家的喜糖。过了一会,新郎为远来的舅子“洗尘”,让舅子坐上铺有毛毯的大椅子,新郎相对作陪,其他亲戚按辈分入座。桌中,每人面前有男家自酿米酒一碗,几大块鸡肉浸于其中,舅子用餐时,要留下那块特加给他的“鸡心肉”(连着鸡心的那块肉),以示客气,否则就被认为没有教养而为他人所笑话。 中午,按婚礼的顺序大摆宴席,新郎请舅子重新入座,举杯敬酒,其间舅子也要应付女方亲友的敬酒,这时他要做到既不扫他人的兴致而又不致使自己喝醉。舅子的行为举止若得到他人所敬服,自然敬酒的人也多,从中表示男方人对他的尊重。 宴后,男方人请舅子洗脸,舅子则赠予备水者“红包”(当然由新郎筹备)以示酬谢。 在男家呆到差不多的时辰,舅子向新郎辞别,随后向亲家双亲拜别,女家众亲也都聚拢来,争相赠送“红包”,新郎在这时是最能向舅子表示热情的时候,即使手头并不宽裕,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了。然后告别账房(为男方记贺礼的先生),最后舅子直奔新房,向新娘话别,诉说多年的姐弟之情,临别,又向姐姐祝福,把锁嫁箱的锁匙交给她。在鸣炮声中,舅子在男方派人相送下离男家,新娘注目相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