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婚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婚期

分类:【中国民俗】

确定婚礼日期,在山东各地又叫“送日子”、“看日子”、“通日”、“下婆帖”等,相当于古代的“请期”。其关键在于选择一个吉日。首先要由男家请媒人向女家讨取女方的生肖属相和生辰八字,在鄄城,这叫“要好”,单县称为“要年命”。如果通过小帖则不必再讨。然后男家请算命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肖和生辰八字确定举行婚礼的吉日良辰,这叫“看好”、“看日子”,冠县、肥城、招远则是由男家具席请女方家长,由大媒人作陪,共同确定婚期。算命先生往往有一套口诀可依,如按生肖择利月的口诀为:“正、七迎鸡兔,二、八虎与猴,三、九蛇共猪,四、十龙和狗,牛羊五、十一,鼠马六、十二。”还要算出送亲、迎亲和参加婚礼的人在属相上的禁忌,如凡在辰子中年举行的婚礼,忌属蛇鸡牛的参加。其口诀为:“辰子申忌蛇鸡牛,己酉丑忌虎马狗,寅午戊忌猪兔羊,亥卯未忌龙鼠猴。”此外,过去还讲究算出喜神的方位。择定吉日后,要写成柬帖请媒人送往女家。鲁北地区的姻期柬帖俗称“婆帖”,泰安地区叫“连命帖”,清平则叫“上头帖”,其内容格式各一,基本格式如下:

谨遵坤命,选择嫁娶期。

行嫁利月,择于本年×月×日,全吉。娶送男女客人,忌×相,大吉。上下轿,

面向×方迎喜神,大事。安庐坐帐,宜用×屋×间。冠戴:面向×方迎贵神,大吉;

坐帐:面向×方迎福神,大吉。路逢井、石、庙宇,用花红遮之,大吉。天地氤氲;

咸恒庆会,金玉满堂,长命福贵。

××××年×月×日

现代确定婚期已不再如此讲究,婚书形式也大为简化,如泰安地区现在通行的婚书为:

先生择完婚吉日帖

谨占×月×日洁台喜筵奉迓

 台从肃聆

 鸿教性冀

届期临曷欣蒙

大冰监×老大人台下

眷弟×××顿首拜

将婚书送到女家,才是真正意义的“送日子”,冠县谓之“送脸面帖子”,鄄城谓之“送好”。一般在婚期前四十天内择双月双日进行。泰安地区送“连命帖”比较简单,可以找普通人送去。如果女家不收帖子,那就是不同意结婚日子,还要再送第二次,有的送数次才留下。在有的地区,“送日子”相当郑重,不仅送嫁娶的好日子,而且还要向女方送聘礼。如在鲁北,“下婆帖”时要送“铺地钱”作为女方妆奁之资,莱阳地区在通日时,男家要送彩币、果品等物以作女方的装饰之资,还要做大烧饼送往女家。荣成地区在“送日子”时,男家要把女家缝制结婚穿用衣服、被褥所用的布料及88斤小麦,8斤8两猪肉,一起送到女家,当地俗称“送表里”,忌送成品和缎子之类物品。女方家要设家宴招待来人。

确定婚期以后,女子一般不再出门见外人,免得被人议论。

在中国,娶亲送聘礼是天经地义的,有些人家往往借嫁女之机索要彩礼,大捞一把。因此,聘礼就成了男家的一项沉重负担。山东各地的聘礼从男女相亲就已始赠送。前面提到的见面礼就是聘礼的一种。除了在传大启和送日子时送聘礼,有些地区还有特定的送聘礼仪式。过去烟台地区在通日后几天,将盘果、羊红、金帛、表里、布绸等物送往女家,以作女家装饰之资,称之为“大茶”或“下茶”。冠县在婚前数日将聘礼送至女家,俗称“通道路”。喜盒二抬,或四抬、八抬不等,内盛首饰、布匹、糖果、干菜及酒肉、生鸡鹅之类。较典型的是荣成地区的“送彩礼”和“送表里”。

“送彩礼”俗称“送年猪”。进入腊月后,男家选择吉日,宰杀一头大肥猪,去掉内脏,不剥皮,用开水烫后褪净猪毛,然后用颜料将通体洁白的整猪染成红色,并在猪头上挂上红色彩绸,再附上4~8升小麦、大米一二升。然后用骡马送到女家。“送年猪”之前,男家必须征求女家意见,问女家“吃不吃猪子”。年猪是不能白吃的,吃过就必须准备嫁妆,不吃就表明女家不同意送彩礼,可以只备被褥衣服等物品,男家只能改由“送表里”代替。不过,一般情况下女家都同意“吃猪子”,即送彩礼。这样,男家就不再单独“送表里”,而是将其并到“送日子”那天进行。当然,现代的聘礼与过去已大不相同,一般是金首饰,如戒指、项链等,还有直接送钱的。

有些地区,有些聘礼是可以退回的。如过小帖后,如果女方进一步考察男方,认为不中意而悔婚,就要将此前男方所送聘礼退回。如果是男方悔婚,聘礼是不能要回的。

贺喜箢子

与男家送聘礼相对应的是女家的送嫁妆。嫁妆也称“陪送”,“陪嫁”、妆奁,嫁妆的多寡好坏,往往决定姑娘在婆家的地位,没有像样的嫁妆,妯娌们也会认为她沾男家的便宜。因此,娘家都会尽量把嫁妆办得体面些。荣成地区的女家在一般情况下都要“吃猪子”,原因就在于此,过去的嫁妆,铺盖、衣物、首饰、床帐、桌椅、箱柜、脸盆和一切闺房应用物品,无所不包,贫穷之家只送茶具等生活用品。博山等地的嫁妆里还贮有枣栗,取早立子之意。现代的嫁妆是从电视机、洗衣机到沙发、家具应有尽有。嫁妆有的是女家去送,有的是男家来抬,多在婚前一两天进行,也有与迎娶合在一起的,即与新娘一起过门。山东许多地区都有催妆的习俗,在临近婚期时由男家向女家送催妆礼,通常是衣服、首饰等物。临清是用衣饰和雄鸡一只;德州一带在临近婚期时要写催妆帖,并且准备四色礼物,连同嫁衣(红袄、红裤、红盖头),由媒人领人送往女家,女家要给媒人和送礼人发喜钱,将送来的礼品留下两样,其余退回。男家在催妆的同时,还要探知女家送嫁妆和迎亲时到男家的人数、性别,以便早做准备。女家收到催妆帖的第二天就要送嫁妆。嫁妆装车后,一般要派两个子弟跟车,一个称做“押车的”,一个叫做“挂帘子的”,还要请媒人坐在车上,俗称“压车头”。荣成地区过去送嫁妆则讲究人抬,两人抬一件,即使一把椅子也要两人抬。泰安、黄县等地的嫁妆是由男家派人去抬,称为“抬嫁妆”。在泰安所有的嫁妆不能用车拉,只能用人去抬,不论去多少人,必须是双数,而且必须在上午把嫁妆抬回来。黄县在抬嫁妆时还要携带6~12斤猪肉给女家,女家要给抬嫁妆的人散赏钱,并留下来吃一顿较简单的便饭。

对大户富裕之家而言,聘礼和嫁妆所费还能承受,但对普通百姓而言,却是比较沉重的负担,亲朋好友的喜礼无疑是种巨大的帮助,喜礼要一笔不漏地记入俗称“喜簿”的账簿之中,以备将来还礼之用。因此,送喜礼是一种多家帮一家娶亲或嫁女的互助行为。荣成地区的女家在收到男家所送彩礼后,要将猪肉割成长条,分送家族近支和亲戚朋友,亲朋及本家收到肉后,往往将几倍于猪肉价钱的贺仪送到女家,以资做嫁妆之用,这叫“添箱”,也叫做“填箱”、“添花粉”。送给女家的喜礼一般是衣服、被褥、布料等婚后的生活用品,也有送钱的,俗称“填箱钱”或“压柜钱”。送给男家的喜礼以“色”为单位,一对鸡、一对鱼、一刀肉、2斤粉皮,都可算做一色礼,也有送钱的。无论何种样式的喜礼,都不能送单数,更不能送谐音不雅的物品,如钟(终)、缎子(断子)等。喜礼的多少,标志着结婚之家人缘的好坏,因此,有些人家公然索要喜礼,现在,随人情、凑份子之风愈演愈烈,所送钱物越来越多,即使关系疏远也要被迫赠送厚重礼物,成为许多人严重的经济重担。

在山东的许多地方,结婚又叫做“公事”,写对联、下请柬、请乐队、厨师、勤杂人员、安排迎亲、送亲、宴会、启用车轿、收录喜礼,可谓事务繁杂。因此,要请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共同帮忙。还要请村里懂得婚礼仪式的长者主持操办喜事,俗称“总管”,为了与办丧事的总管区别,也称“红总”。婚礼能否既办得红火热闹,亲家宾客满意,又能使主家花钱得当,全凭红总的能力。

定下婚期以后,男家就要收拾洞房,准备迎娶。首先,男家要将洞房粉刷一新,顶棚、床围和墙上贴上“百子图”、“吉庆有余”等字画和剪纸图案;窗户上要贴上用红纸剪好的诸如“喜鹊闹梅”、“榴开百子”之类的窗花;洞房的门上也要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红梅多结子,绿竹又生孙”之类的对联。然后,要把庭院打扫干净,大门张灯结彩,门上贴上对联,如“良辰喜逢三合日,典礼正遇吉庆时”等,门前还要高搭彩棚。

最后一次布置洞房一般在婚礼的前一天晚上进行,民间俗称“铺房”或“铺床”,主要是将女方嫁妆布置在房中和床上。铺床通常由男家选择属相不相克的“全和人”,即上有父母公婆、下有子女、丈夫健在的婶子和嫂子与女家随嫁妆来的女性共同进行。在荣成,女家来人打开锁后,男家的大伯哥或伯、叔要用擀面杖在箱柜中衣物里搅一搅,其意是赶走路上沾来的晦气。婆婆会趁机把包在红纸中的银元塞进箱里,谓之压箱。有的地方铺好床被后,要在褥子下面或床的四角放上红枣、花生、栗子,取早生子之意,有时让小男孩在床上打个滚,也是求早生贵子之意。禹城、德州的洞房在这一晚不能空着,要由公爹或大伯哥先住一晚,俗话说:“公爹压新房、儿女一大帮。”此外,也有只婆家人铺床的。沂蒙山区多请全和的大伯或叔公在婚前一两天择双日铺床,床上先铺高粱秸,根要向东,然后再铺豆秸、黄草或麦穰,有时还会一问一答唱喜歌。结婚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就等第二天新娘入洞房。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