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婚礼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婚礼歌

分类:【传统文化】

指专在举行婚礼的仪式上所唱的民歌,此种习俗在蒙、藏、土、裕固、京、瑶、苗、壮、土家、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中广为流传。这些民族大都保留着传统的歌唱风俗,其中有些民族婚前社交自由、以歌择偶,表现在婚礼习俗中,唱歌贯穿于婚礼的始终,形成成套的婚礼歌。如蒙古族婚礼上,男女双方都要请善于词令和歌唱的祝赞词家,他们熟悉婚礼的进程,在每一个环节上都用歌声来导引。如吉林省前敦尔罗斯蒙古族《婚礼歌》就包括了劝嫁歌、迎亲歌、求名宴、献茶歌、沙恩吐宴、送亲歌、婚仪歌等,每一组歌表示着一项婚礼程序。鄂尔多斯《婚礼歌》也是如此。甘肃、青海的藏族、土族、裕固族的婚礼歌也如此。大多数民族的婚礼歌只是出现在婚礼的某些环节上。如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在婚礼上举行舞会,当新娘出门时,女方的歌手们学着亲娘母亲的口气唱歌,叮属婆家关照新娘。婚宴之前唱喜歌,歌词多是赞美和勉励新娘的。哈萨克族举行婚礼时,男女歌手对唱《加尔?加尔》和《白塔沙尔》,祝贺新郎新娘幸福。回族、东乡等民族婚礼上的《宴席曲》,也是婚礼歌的一种。

云南藏族婚礼中的习俗。婚礼歌分若干阶段唱,无音乐伴奏和舞蹈。新娘和伴娘及送亲的人饮早茶后,由本家族中的长辈教育新娘,说《婚礼训迪词》; 完毕,由送亲司仪带头为新娘唱《要嫁妆歌》; 唱完,新娘和伴娘转中柱三圈,点酥油灯,然后唱《分别歌》。新娘及送亲队离开村子时要唱《离村歌》,途中遇到村庄时要唱《过村歌》。新郎一方的迎亲仪仗队,一般都出村迎亲。当两队相遇时,唱《迎福歌》和《敬神歌》,新娘迎至家门口时,送亲队唱《下马歌》,当新娘下马进门时唱《洒水歌》和《进门歌》,进到天井后唱《赞房歌》,一直唱到上楼入座,新郎新娘在神龛前各点一盏酥油灯,婚礼歌到此结束。

蒙古人在结婚仪式上演唱的民歌。由许多相对独立而又有内在联系的歌曲组合而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套曲。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一般由迎宾曲、敬酒歌、婚礼舞曲、哭嫁歌、抢羊拐宴和送宾曲等组成,每个组成部分均有自己不同的音乐特点。迎宾曲质朴亲切,敬酒歌则清亮优雅,而婚礼舞曲是整个组曲的高潮,人们环绕着新娘跳起集体舞,充满着热烈欢腾的喜庆气氛。哭嫁歌往往是缓慢的,其情调悲切凄凉,表达出新娘与父母亲友告别时的哀伤。婚礼歌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有独唱、对唱、齐唱以及领唱齐唱等。在调式运用手法上,迎宾曲多用宫、徵调式,敬酒歌多用商、羽调式,而哭嫁歌则大量地运用羽调式,并常用离调转调手法。

裕固族礼俗歌, 指专门在婚礼的特定程序中演唱的歌, 主要有 《梳妆歌》、《戴头面歌》、《哭嫁歌》、《新娘惜别歌》、《父母送亲歌》、《众人送亲歌》、《告别歌》、《迎亲歌》 等, 每一种歌又有多种变体,但内容大致相同, 演唱场所不变, 裕固族各地都十分流行, 这种歌在整个裕固族民歌中占很大比例, 且较具民族特点, 大多数婚礼歌都是在女家演唱的, 而且内容也都是关于新娘的, 婚礼歌的歌曲一般都十分古老, 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参考价值。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2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