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婚礼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婚礼舞分类:【文化精萃】 阿拉伯人在举行结婚典礼上跳的舞,又称“舒展舞”。其舞姿优美动人,民族色彩很浓。跳舞者多为女性。由4个姑娘拉起一条鲜艳的花绸,有一个扮作新娘的姑娘站在花绸下面。随着舞蹈的节奏,花绸时起时落,飘飘洒洒。“新娘”的芳姿若隐若现。其他伴舞的姑娘们举起香炉,袅娜漫舞,给人以优雅舒畅的感觉。阿拉伯人特别喜欢香料,婚礼上燃上香,其芳香馥郁,沁人心脾,使来宾心旷神怡,如入仙境。 凉山彝族婚礼舞,有“阿思木莫左”和“阿莫尼惹俄”等。两个舞蹈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舞者皆要舞动披毡,故有人称这些舞蹈为“披毡舞”。 “阿思木莫左”,又称“木莫局惹”。是一种男子双人舞。在男方家中举行婚礼时和在女方家中举行回门礼上,都要跳这一舞蹈。届时,主客双方各派一名能歌善舞的男子汉出场表演。 舞时,先是两人相向站立,然后向前两步,再自转一圈,并把披在身上的披毡自上而下舞动一次,边舞边唱。表演时,由一人先唱一句,先跳一个舞蹈动作,另一人同样唱一句,跳一个同样的舞蹈动作。如此你来我往,形成了主客双方的比赛。比歌声、比舞姿、比知识、比歌词的语言美。唱到绝妙处或舞到绝妙处,都会博得观众的阵阵赞美声。从而,主客双方皆互不相让,因而通宵达旦,仍胜负难分。这不仅是歌舞表演,也是智慧和知识的较量。 “阿莫尼惹俄”,系一种女子双人舞。每当姑娘出嫁前夕,便由临嫁姑娘的小伴在女家跳唱这一歌舞。当然,同样由一位姑娘领唱领舞。领唱领舞者唱一句,跳一个舞蹈动作,另一人即随唱一句,随跳一舞蹈动作,并向前走几步。舞蹈动作简单,无大变化,但歌词内容十分丰富,多取自彝族民间抒情长诗《阿莫尼惹》(其意即“妈妈的女儿”)。其中有对买卖婚姻的控诉,有对父兄的埋怨,有对母亲的留恋,有对媒人的诅咒,也有对临嫁姑娘的祝福。姑娘们边唱边哭,彻夜不眠。 在阿拉伯人的婚礼上,人们总要聚集在一起翩翩起舞,客人们用优美的舞蹈、欢乐的歌声为主家贺喜助兴,为婚礼平添了不少乐趣。 最常见的是“袅娜舞”。“袅娜即舒畅之意。舞者多为女性,常常是四位姑娘扯起一块大花巾,扮新娘的姑娘站在花巾下。起舞时,花巾时起时落,“新娘”美丽的笑脸时隐时现。更多的姑娘将放有四个香炉的银盘高举头上,随着花巾的起落,轻歌曼舞,香炉中的香料飘出阵阵幽香,姑娘们在这香雾中跳得更加轻盈、迷人了。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