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婴儿开喉尝五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婴儿开喉尝五味分类:【风俗文化】 婴儿出生一般三天后开始喂奶,叫 “开口奶”、“放食”、“开喉”。婴儿开奶前,要喝黄连甘草汤,这是流行在江苏一带的习俗。 婴儿落地,洗净包好后,第一件事就是喝黄连甘草两味中药汤,次序还不能颠倒。这是为什么呢? 据说孩子出生后,将来的身体、生活极难预料。先喝黄连苦药,说明一生下来各方面都苦,但时间极短暂; 后喝甜甘草汤,表示今后一辈子在各方面都甜,讨个吉利,叫先苦后甜。 在浙江不少地方,婴儿到三朝开奶,开奶前,要依次让其尝醋、盐、黄连、勾藤和糖,称尝“五味”。醋酸、盐咸、黄连苦、勾藤比喻人生道路多荆棘,意味着尝遍人生辛、酸、苦、辣,最后方能达到幸福,知道甜的可贵,祝愿孩子“吃得苦,养得大”,“先苦后甜”。这一类习俗倒有点诗意,含有哲理的意蕴。其实尝黄连等做法也合乎科学,黄连是一种健胃药,并有抗菌消炎的作用,甘草则有镇咳祛痰解毒的作用。有些地方婴儿开喉,就用川连汤、制军、大黄汤等清凉解毒药喂十来天,以解除婴儿的胎毒。 除尝“五味”外,有的地方还把肥肉、状元糕、鱼、糖等分别制成汤,加上酒,用手指蘸汤涂婴儿嘴巴,边涂边念:“吃了肉,长得胖; 吃了糕,长得高; 吃了酒,福禄寿; 吃了糖和鱼,往后生活甜蜜又富裕。”借机向婴儿祝福。 在苏北民间还流行初生婴儿喝黑墨水的风俗。开奶时,母亲先挤出一小勺奶水,滴上几滴黑墨水,拌和一起喂婴孩。这时,亲友们便兴高采烈地议论:婴孩喝墨水,长大断文识字,满腹文才哩!这种喝墨水的风俗据说与我国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有关。相传,一次王羲之在潜心练书法,时过中午,妻子送上热腾腾的糯米糍粑,外加一碟白糖,可刻苦钻研学问的王羲之,拿起糍粑竟误将墨水当白糖蘸了便吃,弄得满嘴黑糊糊还不知道。这个故事一传开,民间就认为,喝墨水有学问,婴儿降生下来,首先让他喝点墨水。这一风俗也就相沿传至今天。 婴儿刚产下二三天,产妇一般还未有奶水,所以 “开口奶”还有讲究。第一口奶须向别家妇女讨来,生女婴的要向生男孩的人家讨奶,生男婴的要向生女孩的人家讨奶,所讨的奶水还要忌两小孩同姓的呢! 说完尝五味的风俗,再说说婴儿刚降生时的两种奇特的习俗: 穿旧衣 孕妇分娩前,她的婆婆和未来婴儿的外婆就穿针引线,为将降生的小宝贝赶制新衣,可是,当婴儿呱呱问世时,却给穿其他人家小孩的旧衣服。如果生的是小子,还用其父亲的土布旧裤包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上海崇明有句俗话:“小来着线,大了穿绢。”裤与苦同意,婴儿自幼穿旧破布,养成艰苦朴素的习惯,长大经得起艰辛,寓意深长。 蹲狗窝 民间有这样的趣俗,婴儿降生洗好穿上衣服后,不是急于抱到母亲身边,而是先将他抱进事先预备好的一只狗窝里躺一会儿。为什么婴儿刚来到人世要让其先蹲狗窝呢?意思是将婴儿作小狗,蹲了狗窝,就会如同小狗般易于照料。还有一层意思是借此劝告其父母,对待自己的心肝宝贝,不必过份溺爱和不要娇生惯养,不然长大了不易成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