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婴儿悠车习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婴儿悠车习俗分类:【中国民俗】 车俗是指婴儿睡悠车的习俗。悠车也称“摇车”,早年是用桦树皮做成,后来是用椴木薄板制作,状如小船,两头高,中间低,刷红漆彩绘,写有“长命百岁”、“福宜子孙”等吉祥语。 黑龙江地区流传着这样的俗谚:“关东山有三怪:窗户纸糊在外,十七八岁姑娘叼烟袋,养活孩子吊起来。”“养活孩子吊起来”就是指孩子睡悠车,这是满族、达斡尔族等兄弟民族育婴的古俗。因渔猎时期,父母上山狩猎,无法带孩子上山,为了防止野兽伤着孩子,便用桦树皮把孩子捆绑牢实,吊在高高的树上,狩猎归来,从树上取下孩子,给孩子喂奶,后期就发展成悠车。 满族的悠车 (宋德胤 摄) 《宁古塔纪略》载:“‘摇车’其制以筛板圈做两头,每头两孔,以长皮条穿孔内,外用彩画,并悬响铃之类,内垫薄板,悬于梁上,离地三四尺用带缚定小儿,使不得动,哭则乳之,不已,则摇之,口念‘巴不力’。”这一记载真实而形象,悠车内,铺以糠麸垫子,长四尺,宽二尺,用小米或高粱做枕头,让婴儿睡在其上,把孩子的双肘部、双腿关节部都用布缠起,让孩子睡出好体型。满族的人体审美观以扁头为美,而大后脑勺、偏头、“前奔娄,后勺子”为不美,所以从婴儿时就注重体型的塑造,绝不能让孩子睡出罗圈腿,即“O”型腿。悠车是由悠车弓子(即悠车支架,上面蒙纱布,以挡蚊蝇)、悠车钩子、悠车绳子等构成,悠车要挂在屋内的悠车椽子上,俗称“子孙椽子”。 婴儿降生第七天时,要请姥姥、姥爷来,因为这一天是上车日,姥姥、姥爷来送悠车。送悠车时不能空车送,要在悠车中压块光滑的石头,这块石头称为 “子孙石”,意谓实实诚诚。挂好悠车,铺好糠麸褥子,放好粮食枕头,意为枕粮囤子,便抱孩子上车。车里有压钱的习俗,一般是压两串或四串铜钱,压双不压单。边放下孩子边念喜歌:“一车金,一车银,一车胖小子到家门!” 如果是女孩,则不能说“一车胖丫头到家门!”这里沉积着重男轻女的民俗观念。 冰爬犁 (朱 珠 摄) 满族的摇篮曲很有特色,为了催孩子睡眠,妈妈边悠悠车,边唱摇篮曲。摇篮曲可分为三类:对不懂事的孩子唱“安静曲”,对稍懂事的孩子唱“恐吓曲”,对稍大点的孩子唱“祝愿曲”。 例如“安静曲”: 悠悠喳,巴卜喳,悠悠阿哥睡觉吧! 宝贝睡,盖花被,猫儿、狗儿一齐睡! 例如“恐吓曲”: 悠悠喳,巴卜喳,悠悠宝宝睡觉啦! 狼来了! 虎来了! 玛虎子跳墙过来了! 例如“祝愿曲”: 悠悠喳,巴卜喳,悠悠阿哥睡觉吧! 领银子,上档喳,上了档子吊膀子。 吊膀子,拉硬弓,要拉硬弓得长大。 拉硬弓,骑大马,你阿玛出兵发马啦! 大花翎子,亮红顶喳,挣下功劳是你们爷儿俩的啊! 悠车上的饰物最有特色的是挂猪牙。上车时即有长辈为孩子悠车挂猪牙,以后年年增挂猪牙,挂猪牙的寓意是祝愿孩子体格健壮,勇敢无畏,希望早立世。悠车不用时,不能空放着,要压上那块“子孙石”,忌悠空悠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