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婴儿要喝三黄汤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婴儿要喝三黄汤分类:【风俗文化】 苏北农村至今仍有初生下的婴儿要喝三黄汤、穿虎头鞋的习俗。关于这种习俗还有个富有情趣的传说。 从前,有对猎户夫妇,生育了几胎儿女,都未满周岁便染顽疾而夭折,好不悲伤。 一回,猎嫂又得一个白胖胖的千金,正当全家沉浸在欢乐之中时,婴儿不幸又患上“锁口子”(即鹅口疮),危在旦夕。猎哥心急如焚,无法可施,心里烦躁,竟责怪妻子不会抚养孩子,猎嫂委屈得饭也不吃,只知道流眼泪。 第二天,猎哥上山打猎,没精打彩,必烦意乱,到太阳搁在山岗上只猎获一只野兔。他蹒跚地走回村里,却见村口围了不少人。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个身着重孝的寡妇,手里搀着肉头肉脑的孙子,藕节般的手臂,苹果似的小脸,脚上穿着双虎头鞋,背后插着标记出卖的茅蒿扎编的草圈。人们问她为何要将小儿出卖,她老泪纵横地诉说道:“嗯!天老爷真不公平,枯叶不落落青叶,儿子媳妇都下了世,留下孙子,叫我孤寡老妇怎样养育得了?没奈何只好出卖,给他寻条活路。”猎哥一听,暗地在琢磨: 自己家连生几个女儿,都留不住,这孩子结实可爱,何不买下?老妇人见他有意要孩子,就说情愿将孙子送给他,不取分文。猎哥自然欣喜万分,便热情地将老妇人引到家里。猎嫂既高兴又愁悲,高兴的是得了孩子,愁悲的是女儿病危,小命难保。老妇人听了猎嫂的诉说,边百般安慰,边从衣兜里掏出黄澄澄的药丹,说这是除毒的三黄,包能治愈千金的小疾。夫妻俩赶紧将药丹给婴儿灌下,过不多久女婴竟睁开了小眼,哇哇地哭吵起来,乐得他俩连忙办宴感谢老妇救命之恩,并留下老人住宿。 第二天,当猎哥推门请老妇人用早餐时,却不见了人,连她的小孙子也不在了,只留下一双虎头鞋和一纸帛书,上写: 婴儿系母体上肉,三黄煎汤解胎毒, 虎头鞋子赤足穿,狼虫魃魉不敢簇。 下面署有“南海普救大士”的字样。猎哥一思忖,恍然醒悟,老妇人原来是观音菩萨,那孩子不就是她膝前的红孩儿吗! 如今,你到普陀山或其他寺庙里去看,观音菩萨前的红孩儿塑像总是赤着一双脚的,据说他穿的虎头鞋当年留在猎哥家里了。这自然纯系附会。不过,这两种习俗现在在一些地方有流传。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