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孔广森的古音学成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孔广森的古音学成就

分类:【传统文化】

孔广森(1752―1786),字众仲,一字约,号

轩,山东曲阜人,清代经学家、音韵学家,长于《春秋》公羊学、礼学,其古音学著作《诗声类》收在他的《

轩孔氏所著书》中。他在古音研究上的贡献是:一、东、冬分立两部。孔氏之前,从顾炎武到戴震、段玉裁,都是把东冬钟江合为一部。孔广森根据《诗经》用韵、谐声偏旁以及秦汉之前的其它经典抑韵字,认为“盖东为侯之阳声,冬为幽之阳声。今人之混冬于东,犹其并侯于幽也。蒸、侵、又之、霄之阳声。故幽、霄、之三部同条,冬、侵蒸三音共贯也。宋儒以来未睹斯奥,惜哉!”(《诗声类》卷五)故第一个分东、冬为两部。这种意见得到古代的音韵专家及后来学者的承认。二、推阐阴阳对转的学说。开阴阳对转之先河的是戴震,他的九类二十五部就有对转的迹象,但不明确。孔广森则明确提出阴阳对转的理论。所谓阴阳对转,就是平、上、去三声中,收鼻音韵尾(阳声韵)与不收鼻音韵尾(阴声韵)的字互相押韵、谐声、通假。孔广森分古韵为十八部,阴声九部,阳声九部:

阳声:原丁辰阳东冬侵蒸谈

阳声:歌支脂鱼侯幽宵之合

他认为“此九部者,各以阴阳相配而可以对转。”(《诗声类》卷一)“阳唐为鱼模之阳声,二韵多互相转,如‘亡’可通为‘无’,‘荒’可通为‘怃’,‘放’可通为‘甫’,‘莽’有‘姥’音,‘广’有‘鼓’音。”(《诗声类》卷三)他还把入声看成阴阳对转的枢纽。他说:“去声之中自有长言短言两种读法,每同用而稍别畛域。后世韵书遂取诸阴部去声之短言者,壹改为诸阳部之入声。是故入声者,阴阳互转之枢纽而古今迁变之原委也。举之?一部而言之,之上为止,止之去为志,志音稍短则为职,由职而转则为证、为拯、为蒸矣。”(《诗声类》卷十二)阴阳对转的理论,对于研究古韵部的读音、古书中的文字通假现象以及古书传的训释都有重要作用。

孔氏在古音研究上的突出缺点是认为古代无入声。他认为“入声创自江左,非中原旧读。”(《诗声类》卷一)这一方面因为他是北方人,方音中无入声,误认为古代也无入声,另一方面是他相信四声是沈约所创(沈约是江左人),而非古代原有。韵书中的入声字,他认为古代都读去声,是“六朝审音者于古去声之中别出入声。”(《诗声类》卷十二)这种看法当然是错误的。入声是古代就有的,而非人为。任何人都不能创造语音或声调,沈约只是发现了四声的差别,而不是创造四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