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阿拉伯国家联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阿拉伯国家联盟alabo guojia lianmeng

简称阿拉伯联盟。1944年9月,在埃及倡议下,由七个新获独立的阿拉伯国家在亚历山大举行会议,拟定《亚历山大议定书》,决定成立一个泛阿拉伯的组织。1945年3月,埃及、叙利亚、阿拉伯也门共和国、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约旦的代表在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联盟宪章》,阿拉伯国家联盟成立。阿盟宪章规定,阿盟致力于促使成员国之间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关系,协调彼此间的政治活动;捍卫阿拉伯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全面考虑阿拉伯国家的事务和利益;各成员国在经济、财政、交通、邮电通讯、文化、国籍、社会事务和卫生保健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并强调成员国互相尊重国家的政治制度,成员国之间的争端不得诉诸武力,成员国与其他国家缔结的条约和协定对其他成员国无约束力。阿盟的主要机构有:(1)首脑会议,是阿盟最高机构。(2)理事会。(3)秘书处等机构。目前阿盟共有成员21国。我国一贯支持阿盟为促进阿拉伯团结、推动解决阿以冲突等问题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阿拉伯国家联盟

简称“阿拉伯联盟”或“阿盟”。阿拉伯国家建立的区域性组织。1945年3月在开罗成立。有7个阿拉伯国家参加。埃及1979年被取消成员资格。总部随即迁往突尼斯市。宗旨是加强区域内经济、政治和文化合作,协调成员国政策,维护阿拉伯国家权益。


阿拉伯国家联盟

简称“阿拉伯联盟”、“阿盟”。阿拉伯地区的国际政治组织。1945年成立。旨在加强成员国间紧密合作,协调彼此间的政治活动,保卫独立和主权,统筹考虑阿拉伯国家事务和利益,进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等方面的合作。在国际事务中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要求和平解决中东问题,早日结束两伊战争,谴责以色列侵略活动。1987年成员国22个。组织机构:首脑会议、理事会、秘书处、联合防御理事会、经社理事会。总部原设在开罗,现设在突尼斯。

阿拉伯国家联盟

简称阿拉伯联盟或阿盟,阿拉伯民族国家广泛的区域性合作政治组织,1945年3月20日成立。总部原设在开罗,1979年迁至突尼斯。1944年9月,经埃及建议,阿拉伯各国外长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举行会议,签订《亚历山大议定书》,决定创建阿拉伯国家联盟。1945年3月22日,叙利亚、约旦、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黎巴嫩、埃及、也门 (今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7国代表在开罗举行会议,签订《阿拉伯国家联盟公约》,又称《阿拉伯联盟宪章》,联盟正式成立。后阿尔及利亚、巴林、科威特、利比亚、摩洛哥、卡塔尔、苏丹、突尼斯、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索马里、毛里塔尼亚、吉布提、巴勒斯坦15国相继加入。阿盟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的代表组成,理事会下设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16个委员会。此外还设联合防御理事会、经济理事会和秘书处等。自1964年不定期举行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该组织的宗旨是: 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全面考虑阿拉伯国家的事务及其利益; 在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及实现成员国之间的合作方面,协调各成员国的政策; 促进各成员国在经济财政事务、交通电讯、文化事务、国籍、社会事务和卫生保障等方面的密切合作。1950年签订《联合防御和经济合作条约》,要求加强区域集体安全,在维持和平方面实行合作。自成立以来,在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犹太复国主义的侵略扩张、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人民的正义斗争、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充分体现了阿拉伯国家团结统一的强大力量。1965年9月,阿盟在卡萨布兰卡举行首脑会议,发表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的声明,签署阿拉伯团结公约。1975年6月,举行第一次阿拉伯与欧洲对话,决定加强阿拉伯联盟和欧洲共同体之间的合作。1977年3月,举行第一次非洲—阿拉伯国家最高级会议,60个国家出席,通过了《非—阿经济与财政合作宣言》等文件。1981年11月,第二次首脑会议在摩洛哥首都非斯召开,因与会国对沙特阿拉伯有关解决中东问题的倡议有分歧,会议暂告中止。1982年9月举行续会,通过非斯方案,确定由联合国安理会保证这一地区各国 (包括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的和平的原则。1985年8月举行的阿拉伯国家特别首脑会议讨论了巴勒斯坦问题、阿拉伯团结和两伊战争问题。会议敦促黎巴嫩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合作保护巴勒斯坦难民营,决定成立两个委员会,分别调解叙利亚、利比亚同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并谴责伊朗坚持战争。1986年1月30日至31日,阿盟部长理事会特别会议谴责美国对利比亚的军事威胁,但利比亚要求对美制裁的要求未被会议接受。同年3月24-27日,第八十五届阿盟部长理事会讨论两伊战争、以色列侵占黎巴嫩、阿非关系和阿欧关系。会议谴责伊朗进犯伊拉克,威胁海湾地区的安全,声援伊拉克捍卫国家的主权,谴责美国对利比亚的侵略行径。阿拉伯国家内部也存在着许多分歧与困难。1979年3月,由于埃及同以色列签订和约,阿盟20个成员国的外交和经济部长会议,决定对埃及实行制裁,暂停埃及的成员国资格,并把总部由开罗迁往突尼斯。1990年8月2日,伊拉克侵略科威特。同月8日,伊拉克宣布“两国永久合并”。这引起阿盟内部再次分裂。有12个阿盟成员国谴责伊拉克入侵,要求伊拉克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兵。阿盟秘书长卡利比因调停不力,于1990年9月3日辞职。

阿拉伯国家联盟

简称阿拉伯联盟或阿盟,地区性国际组织。1944年9月25日,在埃及倡议下,埃及、沙特阿拉伯、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阿拉伯也门共和国7个独立阿拉伯国家的代表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举行会议,拟定 《亚历山大议定书》,决定成立泛阿拉伯的组织。1945年3月22日,在开罗通过 《阿拉伯国家联盟宪章》,阿盟正式成立。此后又有苏丹、利比亚等14国参加,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1976年9月被吸收为正式成员。宗旨为促进成员国之间政治、经济关系,捍卫阿拉伯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全面考虑阿拉伯国家的事务和利益。最高机构是阿盟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代表组成。下设政治、文化等14个委员会。另设有秘书处,负责执行理事会决议。1945年至1979年3月阿盟总部设在开罗。埃及与以色列签订和约后,被冻结在阿盟的活动。1979年3月31日在巴格达举行的阿拉伯国家外长和经济部长会议决定对埃及实行制裁,暂停埃及的阿盟成员国资格,并把阿盟总部迁到突尼斯。还设有经济理事会、联合防御理事会等8个组织。

阿拉伯国家联盟

指在《阿拉伯国家联盟宪章》基础上建立的泛阿拉伯组织。在埃及倡导下,由埃及、沙特阿拉伯、约旦、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和阿拉伯也门 (今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等7国外交部长于1944年9月在埃及亚历山大举行会议,拟定了《亚历山大议定书》,决定成立阿拉伯联盟。1945年3月22日,7国代表在开罗举行会议,通过《阿拉伯联盟宪章》,该组织正式成立。其宗旨是:加强成员国间的紧密合作;协调成员国的政治活动,维护各国独立和主权; 全面考虑阿拉伯国家的事务和利益。总部设在突尼斯。最高权力机构是阿拉伯联盟理事会,由成员国代表组成,下设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4个委员会。秘书处负责执行理事会决议。此外,还设有社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专门机构。1983年其成员国已达22个。除原有7个成员国外,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林、吉布提、卡塔尔、科威特、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苏丹、索马里、突尼斯、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等15个国家先后加入这一组织。

阿拉伯国家联盟

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的倡议下由7个阿拉伯国家建立,并通过《阿拉伯联盟宪章》。总部永久地址为埃及开罗。截至2004年底,有成员22个,共举行首脑会议16次,特别首脑会议11次,部长级理事会122次。中国于1956年同该组织建立联系,该组织在北京设有代表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1:4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