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孔木散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孔木散

分类:【传统文化】

撒拉语音译。意为“一个根子”。旧时青海循化撒拉族父系家族组织,由三五个“阿格乃”(个体家庭)构成。“阿格乃”为独立的经济单位,但同属孔木散者,在生产、生活方面有无偿互助的习惯,在典当、出卖土地和房产时,内部有优先购买权或赎回权。各个孔木散有公共山林、墓地,有户长“哈尔”协调和处理“阿格乃”之间的共同事务。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其组织及作用逐渐消失。

旧时甘肃、青海地区撒拉族中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远亲家族组织。“孔木散”,“撒拉语”音译,意为“一姓人”、“一个根子”。由若干个“阿格乃”组成。一般是同祖同父的后裔,个别地区也有外来户。一“孔木散”自成聚落,有公共山林、墓地,有“哈尔”(户长),主持“孔木散”内部事务,有学董参加宗教寺院的管理。“孔木散”内成员,在生产和生活上有互相帮助的义务,但各家庭是自成独立的经济单位。详见“阿格乃”。

撒拉语音译,意为“一个根子”。是撒拉族的基层社会组织,是一种父系远亲血缘组织,一般一个“孔木散”包括2-5个“阿格乃”,大都是同祖同父的后代,个别地区也有外来户。居住在同一区域,以个体家庭为独立经济单位,有公共山林,墓地,在生产及生活中互帮互助。户长称“哈尔”,属封建上层,在土司制度时期为世袭制。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以后改为轮换制。解放前,其组织与作用逐渐消失。

亦作“库木散”,撒拉语音译,意为“一个根子”、“远亲”。撒拉族历史上存在过的一种父系血缘组织。一般由若干

*

阿格乃组成,大都是同祖同父的后裔,个别地区也有外来户。自成聚落,有公共山林、墓地等。以个体家庭为独立经济单位, 但在生产及生活方面有互助习惯,在典当、出卖土地时内部有优先购买权或有权赎回。户长称“哈尔”, 在土司制度时期大都世袭相传,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以后改为轮流担任。解放前随着封建关系的发展, 其组织及作用逐渐消失。

撒拉语音译,意为“一个根子”、“远亲”。循化县孟达地区亦称“欧里木”。撒拉族历史上存在的一种父系血缘组织,相当于宗族组织。一般由2―5个“阿格乃”组成,大都是同祖同父的后裔,个别地区也有不属于阿格乃的本民族的单家独户。自成聚落,有公共山林、墓地等。以个体家庭为独立经济单位,但在生产及生活方面有互助的传统和习惯。在典当、出卖土地时,内部有优先购买权或有权赎回。原先禁止内部通婚,后因血缘关系维系已很淡薄,加之外人(招赘和收义子后改宗者)的加入,即允许内部通婚。若干个孔木散又构成一个“阿格勒”(村庄),每个孔木散有一名“哈尔”(即长老,汉文为“哈尔户长”),负责主持本孔木散修渠、挖淤、宗教管理等公共事务。“哈尔”在土司制时大都世袭相传,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以后改为轮流担任。解放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组织及作用逐渐消失。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