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孔颖达的教育思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孔颖达的教育思想

分类:【传统文化】

孔颖达(574―648)字仲达,隋唐时期著名经学大师和教育家。冀州衡水(今河北冀县)人。孔颖达从小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成年时便能精通《左氏春秋》、《王氏易经》、《毛诗》、《礼记》。他长于文,还通晓历法和算术。在求学时,他曾拜访过许多名儒学家,受到当时著名的学者、科学家刘焯的指点。后来,孔颖达在家乡开办私学,以教书为业。隋朝大业初年(605),孔颖达以优异的成绩考中科举的明经科,被任命为河内郡博士,专门掌管经学的教授。在一次隋炀帝召集的全国性学术辩论会中,因孔颖达以年轻博学一举夺魁,因而受到某些年长宿学的忌恨,甚至派人谋害他。幸而得到礼部尚书杨玄感的保护,才幸免于难。此后,孔颖达历任隋朝的太学助教,唐初的文学馆学士,国子博士、国子司业和国子祭酒。由于他学识渊博,很受学生们的尊敬和推崇。在这一时期,孔颖达与名儒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等撰定《五经》义训,定名为《五经正义》,编成后由唐王朝刊行并定为各级各类官学的统一教材,该教材不仅对唐代以及后世的经学有很大影响,也对唐朝的经学教育及中外文化交流起过积极的作用。

在教育思想上,孔颖达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欲教化其民,成其美俗,非学不可”。居上位的君主应该爱抚下民而尽教化之责。对于具体的人,教育可以使他们增长知识和才能,并可驯化人性。人如果不受教育,则孤陋寡闻,一事无成。至于教育方法,孔颖达认为要注意因材施教、启发教育,从学生的言行中识别和考察学生。他认为在个人修养中要注意“小事”,以防“大过”,通过“防微杜渐”培养自身的伦常道德。对于教师,孔颖达认为关键在于提高业务水平,教师必须精通“经义”,否则就会误人子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