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孙中山――衣映本色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孙中山――衣映本色

分类:【风俗文化】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作为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民主共和是他为千疮百孔的旧中国开出的一剂良方,更是其为之穷尽了毕生精力的政治理想。

同样体现孙中山这一政治理想的是他的服饰――中山装,我们从中不难看出政治思潮对服装的影响与其反作用力。

虽以中山之名冠名服装,但对于中山装的渊源说法却不一,主要集中在款式上: 中山装的款式是对襟、翻领、五纽,并于胸腹左右共置四个方形凸袋,外加软盖。一说它是根据英国猎装改制,而另一说是其根据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业工装”改进而成,还有的人认为中山装源自日本铁路工人服……

华梅教授在《中国服装史》中是这样阐述的: “基于学生装而加以改革的国产形制,据说因孙中山率先穿用而得名。”

《民国时尚》 一书则认为:“相传,中山装产生于1920年。那时,孙中山自日本带回一件日本陆军士官服,由上海‘荣昌祥呢绒西服号’的老板王财荣依据其要求改制而成。”

比起众说纷纭的源流之说,中山装所表达的含义则具有相当广泛的认同度。譬如,前襟的四个口袋象征《易经》、《周礼》中提出的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 前襟的五个纽扣体现了国民党区别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制度,即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督; 衣袖上的三个袖扣则暗示着国民党的政策之本――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可见,孙中山先生“创制”中山装真是用心良苦,他期望通过这种服装可以时刻提醒人们中华民国的立国之本,这也是西风东渐之后中西文化碰撞孕育的成果。

应该说,中山装是以服装为代言的政治宣言,因此在1929制定的国民党宪法曾规定特、简、荐、委四级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中山装,以示奉先生之法。此后更是将其规定为民国政府的礼服载入《朋艮制条例》。在20世纪30年代,许多自命为中山先生信徒的政界新贵纷纷以穿中山装为“时髦”。中山装更是被列为民国三大男装之一。

从本质上讲,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它负载着中山先生的政治理想与殷殷期盼,期盼中国可以早日摆脱贫困、愚昧,走向富强。同时,中山装的形制比革命理论更具生命力和民众性,它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一种极好的宣传其思想的途径。的确,孙中山先生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不仅以理论、以行动,更以自身形象为旧中国寻找自强自立之路,令后人无限敬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