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孙叔敖墓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孙叔敖墓

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中山公园东北角春秋阁前。孙叔敖,春秋时楚国名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史记?循吏列传》)。墓碑上刻“楚令尹孙叔敖之墓”。碑为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宜施道来鸣谦所立。墓地四周绿树掩映,清流萦环。清宗湄有凭吊诗赞孙叔敖:“令德在人间,至今犹歌颂。”墓旁春秋阁内,有孙叔敖塑像。江陵城东25公里的孙家山有孙叔敖故里。

孙叔敖墓,位于湖北省沙市区中山公园东北隅。《史记?循吏列传》裴姻《集解》曰:“孙叔敖冢在南郡江陵故城中白土里。”相传今沙市区中山公园东北角高岗之地,就是孙叔敖墓所在地。由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荆宜施道观察使来鸣谦于此立碑,上题“楚令尹孙叔敖墓”。墓地四周绿树掩映,流水萦绕,环境清幽宁静,现已成为沙市区重要游览场所。该墓于1980年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叔敖,本姓,名敖,字孙叔,别字艾猎。春秋时楚国期思(今河南固始县)人,楚国著名政治家。

据史传记载,孙叔敖少小即仁厚爱人,一日出去游玩见到一条两头蛇,归来与其母曰:“吾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吾恐他人又见之,吾已杀而埋之也。”世人认为孙叔敖埋蛇积了阴德,故不死。唐周昙作诗赞曰:

童稚逢蛇叹不祥,虑悲来者为埋藏。

是知阳报由阴施,天爵昭然契日彰。

唐元稹《巴蛇三首》其一曰:

巴蛇千种毒,其最鼻褰蛇。

掉舌翻红焰,盘身蹙白花。

喷人竖毛发,饮浪沸泥沙。

欲学叔敖

,其如多似麻。

诗人引叔敖埋蛇一事,自谓有意除蛇,力不从心。

唐末五代人李瀚在《蒙求》一文中有“柳下直道,叔敖阴德”,举怀仁埋蛇之事作为学童学习之用,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今沙市区北郊蛇入山,相传即叔敖打死两头蛇入葬于此而得名。清人来鸣谦诗曰:

楚相当年泣母慈,至今阴德令人思。

空山何处埋蛇迹,古树荒台应有祠。

孙叔敖早年受父兄熏陶,对土木工程和土石工程有着极浓厚的兴趣,曾在故乡征发民工,排出积水,兴办灌溉,完成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期思陂水利工程,受到楚庄王重视,后被举荐为令尹。他相楚三年,由于“日夜不息”的工作,使楚国大治。在楚庄王“蜚将冲天,鸣将惊人”的晋楚之战中,指挥果断,身先士卒,取得了这一战役决定性的胜利,从而奠定了楚国的霸主地位。

孙叔敖状貌奇特。《荀子?非相篇》说他:“突秃,长左,轩较之下。”即发短而顶秃,左臂长于右臂,站着还没有车前的直木和横木高。总之,貌丑,形奇,身矮。

叔敖居高位不骄奢,听人劝谏。《韩非子?外储说》记载,“孙叔敖相楚,栈车,牝马,粝饼,菜羹,枯鱼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饥色”,而且“妻不衣帛,马不食粟”,可谓一个清廉奉公的封建官吏。

太史公司马迁为循吏立传,以孙叔敖为第一人,赞扬他“施教导民”,“政缓禁止”,“秋冬劝民众取利于山,春夏劝民众取利于水,民众得其所而乐其所业”。(《史记?循吏列传》)所以在孙叔敖的为政实践中,往往出于恤民和求稳的愿望,贯注其所追求的民本思想。有时他的意见不免和以追求霸业为目标的最高统治者楚庄王相悖,故又有了他宦海三浮三沉的经历。《吕氏春秋?知分篇》说他“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唐张说《南中送北使》诗曰:

和亲先是诈,款塞果为仇。

释系应分爵,蠲徒几复侯。

廉颇诚未老,孙叔且无谋。

若道冯唐事,皇恩尚可收。

此处作者以罢官的孙叔敖自况,表现了其淡泊名利,政务清静的本色。

唐李德裕《寒食日三殿侍宴奉进诗一首》诗曰:

禄秩荣三事,功勋乏一毫。

寝谋惭汲黯,秉羽贵孙叔。

焕若游玄圃,叹如享太牢。

轻生何以报,碉自比鸿毛。

作者引《庄子》记楚相孙叔敖事,表示自己赞赏孙叔敖那种以无为之治息兵安民的政绩。

孙叔敖,就楚国诸多令尹来说,其功业和品格,当推第一。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官僚,他的民本思想、官品、人品及智慧,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对当今社会人民公仆来说,他的身上还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