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孙思邈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孙思邈

分类:【传统文化】

唐朝著名医药家,民间信仰的药神。旧时医药业所崇拜的行业神碉。华原人(今陕西耀县)。医学造诣极深,博通百家学说,尤善老庄,精于天文历算。总结唐朝以前各代医师临床经验及方法,著有《千金方》、《千金翼方》,内容丰富,对瘿病、脚气等病治愈贡献极大。宋徽宗赵佶封其为“妙应真人”。世人皆因其医术高超,尊为药王。民间祀像多为头顶方巾,身披红袍,神情慈祥的老者。身边有二侍童,一个捧药包,一个捧药钵。相传周宣帝时,孙思邈曾救过小青蛇(小青龙的化身),龙王取龙宫奇方30篇,赠之以示酬谢,其屡试皆效。因此,医药行业皆奉孙思邈为祖师。旧时各地每年于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即药王华诞之日,举办药王庙会,行祭叩拜,以祈神佑。

唐代杰出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享年102岁。终身隐居不仕。钻研诸子百家,兼通佛典,尤擅医药,造诣精深,医德高尚,为张仲景之后又一有重大影响的医学家。对医学理论、医学实践均有系统建树。孙氏总结唐以前医药理论、临床经验,收集方药,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银海精微》、《五脏旁通明鉴图》、《千金髓方》、《神枕方》等书。收载医方7000种,药物学成就尤为后世推崇,被尊为“药王”。亲手治疗麻风病600余例,为著名麻风病学专家。明代隆庆六年(1572)将其所著药书刻于五通碑石,置耀县五台山,后此山即名药王山。山上共有碑石100余通,多为纪念孙氏而刻立。

古代医学家,医道高深,有“药王”之称,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至今仍有很高的医学价值。孙思邈亦是道士,神怪小说及笔记中,他还是位长生不死、隐居山野的神仙。《唐书?孙思邈传》:“孙思邈,京兆华原人,通百家说,善言老子、庄周。”“及长,居太白山,……于阴阳推步医药无不善。”《太平广记》写他死后,遗令薄葬,不藏冥器,不奠牲牢,经月余而颜貌不改,入敛之时,只有空衣。后开元年中,有人见他隐于终南山,与仙人相往来。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时,曾得一梦,见一白发黄衣老叟再拜于前, 自称是孙思邈,隐居于峨眉,闻玄宗所居之处出雄黄,求赐雄黄八十两。玄宗梦醒,令陈忠盛带八十两雄黄上峨眉,行止屏风岭,果见一白发黄衣老叟在待,忠盛赐雄黄,孙思邈无以为谢,说有一表进玄宗,乃刻表于石,忠盛笔录,录毕老叟与刻石皆不见。《湘山野录》载宋初王均李顺起义时,蜀地有高僧,善诵经。一日有山童造门,说师父请诵经,僧便与童子入山。至一处,乃“溪岭数重烟岚中构成一跨溪山阁”,僧诵经时,见一老者出,“野服杖藜,两眉垂肩,但默揖燃香侧听,听罢遂入。”山童送僧回家,僧问老者是谁,山童乃在僧掌心写“孙思邈”三字。僧大异,欲再往,山童忽然不见,寻找数天,再也找不着诵经之处。僧归寺,见寺中有金钱一百。该僧后亦活到百五十岁,不知所终。

唐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通百家说,善言老子、庄周,兼通佛典。年轻时,居太白山。北周时,杨坚为丞相,以国子博士召,不受。唐太宗时,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明。欲拜官,不受。显庆中(656―660),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上元元年(674)称疾还山,高宗赐良马以还。永淳初卒,遗令薄葬。思邈于阴阳五行(古代哲学)、历法、医学无不善。孟诜、卢昭邻等师事之。唐初,魏徵等修齐、梁、周、隋等史书,屡屡咨询,其传释最详。其于医学最善,总结唐以前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收集方药、针灸等,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千金要方》又名《备急千金要方》三十卷,书成于永徽三年(652)。叙述妇、儿、内、外各科疾病的诊断、预防与主治方药、食物营养、针灸等,是研究我国医学的重要著作。《千金翼方》三十卷,是《千金要方》的续编。开首为“药录”,辑录药物八百余种,详论其性味、主治等,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医药著作。其书首列妇女、儿童疾病,并倡立脏病、腑病分类,具有新的系统性,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著有《福禄论》、《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自注《老子》、《庄子》。新旧唐书有传。

孙思邈(约581―682),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最著名的医药学家。

他小时候,深受疾病之折磨,因而立志学医,以悬壶济世为目标。他深入学习,潜心钻研医术,拒绝一切功名利禄,一心扑在医学上。

孙思邈集毕生之心血著成《千金方》和《千金翼方》(各30卷)两部医学著作。这是他吸收前人医学成果并结合自己长期积累的丰富临床经验而写成的,具有很高的医学价值,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两书中,收入了他的许多有创见的认识。譬如,在医学分科上,他首列妇科、儿科,并把其处方编排在书的前面。他说这是根据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发展规律总结而来的。再如他强调妇科、儿科在药物上,均应有单独的药方,这是因为妇女儿童在生理上有不同于其他人的地方。他的这些理论和见解,奠定了中医妇儿科的发展基础。另外,他对病理学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疾病的起因方面有较为科学的认识。

他在药物学上的成就更加突出。他这方面的知识大都来自于其亲身实践。他亲自到野外采集草药,辨明药性、功用,并一一记载下来,再结合临床治疗,进行科学的总结、分类。他因此发现了许多很有用的药方,有些直到今天仍广泛使用着。由于他长期采集药材,因而对于采草药的时间和季节有精到的见解。他认为采药应把握适当的时机,过早和过晚采都会影响药力的发挥,只有当草药生长到最繁盛的时候去采,所得之药的疗效才是最佳的。用药上,他主张内外兼治,以收到病状和病因同时拨去的功效,内治用汤药,他创立了复方疗法,或是数方治一病,或是一方兼治数病,使药物充分发挥功效。外治用针灸,他对于针灸有特别的研究,重新绘制了比前代更加详明的《明堂图》,标明人体的重要穴位和经络,供学医者使用。孙思邈还提出了积极防病养生的方法,提倡人应清心寡欲,重视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参加适量的劳动等。这些都很值得借鉴。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精通医术,除了研读医籍外,还应通晓经史百家之学,反对那种把医学看成仅仅就是几本医书的观点。他还认为,一个医生不仅要下苦功学好医术,而且也应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职业道德。医生应不管病人的身份、地位如何,都应一视同仁,全力为病人治疗。诊病应不管时间、地点,随叫随到。反对持技要挟,把医术作为沽名钓誉的工具。

孙思邈这样说,也是这样做。他一生淡泊名利,在民间为百姓治病,躬行自己所倡导的医德主张,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衷心爱戴,后人都尊称他为“药王”。现在关中耀县的药王庙就是人们为纪念他而修建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