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安庆

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皖西南的长江北岸。东晋诗人郭璞曾说:“此地宜城”,故有宜城之称,或称宜城渡。安庆是一座历史古城,早在三国前后,这里就相继修筑了山口城和吕蒙城;宋嘉定十年(1217年)建安庆城;清康熙六年(1667年)成立安徽省后,安庆曾作为省会,长达170年之久。安徽省名即取安庆和徽州省首字而成。安庆地处长江中下游,上接湘鄂,下衔吴越,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末清初文学家钱澄之有诗:“长江万里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安庆坐镇8年之久,英王陈玉城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安庆保卫战。辛亥革命时期,曾发生1903年张树侯起义,1907年徐锡麟起义,1908年熊成基马炮营起义。安庆文化昌盛,素以桐城文派的诞生地和黄梅戏的发祥地而著称。历代名人有桐城派代表人物方苞,思想家方以智,画家李公麟,书法家邓石如,文学家张恨水,表演艺术家严凤英、舒绣文,制造原子弹、氢弹元勋邓稼先,以及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等。安庆境内层峦叠嶂,江河纵横,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著名的有:迎江寺、振风塔、菱湖、大龙山、桐城文庙、小孤山、浮山等。

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北岸,东径115°46′~117°44′、北纬29°47′―31°17′之间,东南与池州地区和铜陵市隔江相望,东北与巢湖地区接壤,南临江西省九江市,西界湖北省黄冈地区,北与六安地区毗连。全市辖1市 (桐城市) 7县 (怀宁、枞阳、潜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和3区 (迎江、大观、郊区)。1996年末全市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95万; 市区面积550平方公里,人口54.2万。

建城沿革 安庆区域在夏商周三代隶属扬州;战国时属楚;秦属九江郡;汉初属淮南王国,后属扬州庐江郡;隋、唐属同安郡;北宋政和五年 (1115) 废郡制,改同安郡为舒州德庆军;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庆元元年升舒州为安庆府,属淮南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 改安庆府为安庆路;元至正二十二年 (1362) 复改为安庆府; 清初安庆府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安徽省,治在江宁; 乾隆二十五年 (1760) 迁安庆,从此直至1938年,170多年间,安庆城一直为安徽省会。民国27年(1938)安徽省会迁六安,后迁金寨、合肥;1949年4月23日凌晨,安庆解放,解放后的安庆城一直为安庆市政府和安庆行署驻地。1988年9月,撤并原安庆行署和原安庆市,组建新安庆市,辖3区、8县。

安庆古名 “盛唐”,见于文献记载最早为汉武帝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南巡至此,“作盛唐枞阳之歌”。今安庆城区登云坡即为盛唐山故址,山下临江为盛唐湾古渡口。相传东晋诗人、堪舆家郭璞登盛唐山有 “此地宜城”语,故安庆别名 “宜城”。

安庆之名始于南宋绍兴十七年 (1147),由 “同安郡” (隋代大业三年始置,治所同安,今桐城) 和“德庆军”(北宋政和五年始置,治所怀宁,今潜山) 各取一字改德庆军为安庆军,含 “平安吉庆”意; 到庆元元年 (1195)升舒州为安庆府”(治所潜山),又作府名。

安庆城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年 (1217) 知府黄干 “城安庆以备战守”,后因战乱,安庆府于端平二年 (1235)移治罗刹洲、杨槎洲;景定元年(1260),沿江置制大使马光祖“复筑宜城为新安庆府”治 (今安庆),修竣,并迁怀宁县治附郭。从此,府治稳定不移,“安庆”才作城镇地名,并与政区名称 (府、道、路、专区等) 相一致,沿用至今。

社会、经济、文化状况 安庆区域历史悠久。潜山县薛家岗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在阶级社会出现之前,先人就在安庆这块土地上度过若干万年的原始生活了。在氏族社会,这里有人类从事原始的农、牧、渔、猎业。秦汉之际,区内农业以种稻为主。汉元封五年 (公元前106),武帝刘彻南巡时,普登临天柱山,路经盛唐、皖口和枞阳,足见当时安庆地域已有商市之兴。汉末中原大乱,强宗大族相率南迁,并带来北方农业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孙吴屯兵皖口,曾在今望江县建有西圩,垦田3万余亩。隋唐时期,安庆区域的经济基本上保持了向上趋势,农业和采矿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宋元时期,由于耕作技术改进,广泛兴修圩田,水稻产量比唐代有所提高; 蚕桑、茶叶生产更为普及; 铜、铁矿继续得到开采,同安监铸铜制钱,已成为全国有名的10个铸钱监之一; 运销皖南蚕桑、茶叶、生漆、桐油、徽墨、歙砚等土特产品的徽州商贾,此期纷纷来安庆落脚经商,使安庆一时成为江淮地区的商业中心。明代朱元璋对安徽采取了许多优惠政策,惠及安庆府,使得当时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相应得到发展。18世纪前后,巢县、舒城、桐城等地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来安庆从事织布、织带等手工业生产,徽州胡兆祥等人也来这里从事酱油、蚕豆酱等食品业,使安庆城内工场、作坊大量涌现,资本主义因素有了很大增长。清光绪二年(1876),安庆作为外国轮船的停泊点,定为寄航港。光绪二十八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签订,正式开安庆为通商口岸,资本主义列强开始在这里开设洋行、公司,倾销 “洋油”、“洋布”。清咸丰十一年 (1861),洋务派曾国藩在安庆设内军械所,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轮船。光绪二十二年,安庆开设邮政局,光绪三十三年建电厂,清宣统二年建自来水厂,这些都促进了安庆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民国时期,军阀倪嗣冲、马联甲祸皖,安庆城乡经济一度受到摧残。民国27年 (1938),日军侵占安庆后,在安庆设立 “商业宪兵队”,并开设各种洋行近40家,控制着整个安庆市场和经济命脉。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连年发动内战,贪污盗窃成风,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949年,安庆工业除一个简陋的火电厂外,只有几十家从事纺织、食品的手工业作坊,职工不过200人,产值仅有221.9万元 (按1980年不变价核算)。

安庆悠久的文明历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并以其鲜明的开创特色和人文特色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作出了显著贡献。

诗歌书画创作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出自安庆境内的怀、潜一带民间,是继楚辞之后我国文学史上第二次出现的伟大诗篇,是汉代诗歌中最杰出的作品。北宋画家李公麟,精于画马,注重写生,成为北宋一代最卓越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清代书法、篆刻以怀宁邓石如最为杰出,正、草、隶、篆无不精妙,尤长篆籀,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

散文创作 安庆曾产生了享誉中国文坛200多年的桐城派文化。桐城派是清代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它尊奉程朱道统、继承秦汉及八家文统,自立门户,创立了系统完整的散文理论,留下2000余种名作传世,至今大、中学校文科教材仍选有多篇桐城派散文作品传授。桐城派师徒广众,遍及大江南北,朝野上下,绵延200多年,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为中国文学史所罕见,时有 “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及 “文章冠盖满京华” 之说。鸦片战争后,桐城派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而衰落。桐城派文化的衰落酝酿着五四新文化的诞生。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对桐城派死守程朱道统的否定,构成了五四新文化的内容: 打倒孔家店,倡导民主和科学; 对桐城派拘泥文章格式的否定,构成了五四新文化的形式: 废除八股文,提倡白话文。

戏剧文化 当今被列为全国五大剧种的黄梅戏、京剧都发源于安庆。安庆是开京剧之先河 “四大徽班”的发祥地,是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的故乡,安庆对中华文化瑰宝京剧的贡献举世公认。安庆又是黄梅戏的故乡和黄梅戏文化中心。黄梅戏以安庆方言为基础,念白易懂,曲调优美,明快流畅,长于抒情,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一首 “夫妻双双把家还”,飘扬四海,经久不衰。黄梅戏广泛流行于安徽、湖北、江苏、江西等省,影响遍及海外。安庆还有高水平的杂技艺术。许梅花表演的《柔术滚杯》,在1991年巴黎第14届“世界明日”杂技节上获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金奖第一名; 在1994年第18届蒙特卡罗国际杂技节上获特别奖; 黄琴、吴黛丽表演的《双蹬技》在1992年意大利首届马戏明星节上,获瑞士国际马戏杂技协会奖。

佛教文化 安庆是中国佛教禅宗重要发祥地。二祖慧可、三祖僧粲、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及北宗神秀等,都先后在安庆传道布法,形成许多佛教建筑。迎江寺为沿江名刹,振风塔为长江第一塔,岳西二祖寺、潜山三祖寺为禅宗圣地。当代佛学大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原籍安庆太湖。

教育文化 安庆是著名的教育之乡,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历史上曾是安徽省高等教育、中等实业教育和师资培训中心,有辉煌的办学业绩传世。如今尊师重教、刻苦学习蔚然成风,基础教育质量长期居于全国先进水平,1977年以来,高考录取人数连年位居全省前列,考生进入国家重点高校录取分数线的人数连年占全省的25%以上,比安庆在全省的人口比重高出15个百分点。安庆每年都有大批优秀人才输送沿江、沿海和全国各地,为那里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历史名人活动 安庆文化昌盛,名人辈出,历代在全国有影响的著名人物有: 被誉为 “宋画第一” 的著名画家李公麟,明代大学者、思想家方以智,清代书法篆刻家邓石如,“桐城派”文学代表人物方苞、姚鼐、刘大?,京剧鼻祖程长庚,近代著名小说家张恨水,杰出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将军外交家黄镇,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美学家朱光潜,当代书法家赵朴初等。

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斗争 安庆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明末,著名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曾率部转战安庆,并在大别山建立过根据地。太平天国期间,石达开曾镇守安庆,改革天朝的有关经济政策,史称石达开 “安庆易制”。太平天国后期,安庆成了太平军在长江中下游保卫天京 (今南京) 的最后一道屏障。英王陈玉成等受命率部展开了长达两年之久的安庆保卫战,所部两万余人全部壮烈牺牲。光绪三十一年 (1905),桐城人吴越,从事反清斗争,在北京谋炸清朝大臣而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遗骨营葬于安庆城西门外平头山,孙中山先生亲撰铭文,赞曰“爰有吴君,奋力一掷”。光绪三十三年,光复会领袖徐锡麟率领安庆巡警学堂学生,枪杀安徽巡抚恩铭,占领军械所,最后壮烈牺牲。光绪三十四年,安庆爆发了以革命党人、清炮兵营队官熊成基领导的马炮营起义,震惊朝野,实为辛亥革命的先声。五四运动爆发,安庆等地工人和学生愤然响应,纷纷游行示威,并掀起了抵制日货运动。五四时期,在革命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安庆等地相继出现了工人夜校、工读学校、平民学校等团结教育工人的组织; 一些早期共产党人曾在安庆宣传马列主义。民国10年6月2日,安庆各校师生代表去省议会请愿,要求增加教育经费,遭到军阀马联甲的镇压,酿成有名的 “六?二”惨案。民国12年,中共中央派人到安庆筹建党、团组织,是年冬成立了中共安庆支部。上海 “五卅”惨案发生后,安庆成立了 “五卅惨案后援会”,捐献、募捐遍及城乡。民国16年3月8日,北伐军进入安庆,群众运动随之高涨。但不久蒋介石在安庆策划 “三?二三”反革命事变,使安庆到处笼罩着白色恐怖。在血泊中,安庆地区人民逐渐觉醒,开始有组织地投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民国19年2月,中共潜山县委组织和领导了清水寨暴动,组建了苏维埃政权,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独立师。民国21年10月,红27军组建于宿松县趾凤河。民国24年2月,在太湖县凉亭坳 (今属岳西)重建红28军。抗日战争时期,长期坚持皖西一带的红28军,与国民党安徽军政当局谈判,签订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成为南方游击根据地实现停战的最早地区。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庆人民又投入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相继开展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民国36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9至10月,第三纵队在皖西支队配合下,先后解放了岳西、潜山、太湖等县;11月中旬,在太湖刘家畈胡家祠堂召开高级干部会议后,刘伯承、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了千余人的群众大会,宣讲了 《土地法大纲》,报告了国内外形势。民国38年春,设第二野战军怀念部于桐城中学,指挥渡江战役;3月,二野三兵团十一军先头部队集结到安庆外围。4月21日,“二野”第三、四、五兵团及“三野”第七、八兵团强渡长江天堑。23日凌晨,安庆宣告解放,几千年的安庆文明历史从此揭开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篇章。

名胜古迹 安庆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众多,在安徽占有重要地位。

著名的古文化遗址 距今10万年的彭岭遗址,位于潜山县城北2.5公里处,属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5千多年的薛家岗遗址,位于潜山县城南7.5公里处永岗村内,是中国长江下游以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为主,兼有少量商代遗存的古文化遗址; 此外还有距今7千多年的张四墩遗址,位于市郊白泽湖乡三义村; 汉武帝射蛟台,位于枞阳县城内小石山;《孔雀东南飞》故地――小吏港,位于怀宁县小市镇; 古皖口,位于市区西8公里处,自古为长江北岸军事重镇; 雷池,位于望江县雷池乡,成语 “不可越雷池一步”,源出于此。“六尺巷”,位于桐城县西后街,因清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与吴姓相邻两家建房以礼相让的故事而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话; 南国小长城――白崖寨,位于宿松县趾凤乡白崖山,是一座用片石依山垒起的石城,迄今有600多年的历史。

著名的寺庙、文庙 沿江名刹――迎江寺,淮西第三刹――海会寺,禅宗圣地――二祖寺,千年古刹――三祖寺,关南清真寺,桐城文庙等。

著名的古塔 万里长江第一塔――振风塔,千年古刹三祖寺内的觉寂塔,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的法云寺塔等。

著名的古建筑 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被誉为三江第一楼的谯楼; 为明代刑部尚书钱如京所立的钱牌楼石牌坊; 座落在桐城县紫来河上,建于元代为古舒 (州) 庐 (州) 通衢孔道的紫来桥; 因宅第主人赵氏祖孙四代均入翰林而得名、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出生地四太史第等。

著名的风景胜地 南天古岳――天柱山。位于潜山县境内,西汉元封五年 (公元前106),汉武帝刘彻南巡,在山下设坛祭岳封禅,封为 “南岳”,1982年,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992年又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水上绿叶――浮山。位于枞阳县境内,为安徽5大名山之一,全国名山36洞天之一,自古为旅游胜地、千年佛教胜地、国家级森林公园。禅宗圣地――司空山,座落在岳西县境内,因战国时淳于氏官居司空,后隐居山中而得名。长江绝岛――小孤山。座落在宿松复兴镇境内长江中,与江西省彭泽县澎浪矶隔江相望,为第四冰川时形成的一座石屿,当江而立,素有 “江上蓬莱” 之称。山灵水秀――大龙山,座落在安庆城北郊,蜿蜒数十里,绵亘如巨龙。月腹翡翠――鹞落坪,座落在岳西县西北部青天、和平等乡交界处,是安徽省环保部门主管的唯一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4平方公里,是天然的动植物观赏佳境。高山平湖――花凉亭水库。座落在太湖县城西北2公里处的崇山峻岭之中,水面72平方公里,是国家大型水库。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6: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