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安济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安济桥

分类:【文化精萃】

即赵州桥。俗称赵州大石桥。在河北省赵县城南2.5公里处,横跨河之上。建于公元605-616年,是隋代著名石匠李春和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桥长50.82米,宽9.6米,跨径37.37米,拱圈矢高7.23米,弧形平缓。由28条并列巨石砌成。上设四小孔,既可减轻桥重量,节省原料,又可便于排泄洪水,增添美观。是“敞肩型”石拱桥的代表性杰作。建国后,1955年进行修缮。

亦称赵州桥。我国现存最古大型单孔长跨石拱桥。在赵州(今河北赵县)城南5里?河上。隋朝开皇中期(591―599)工匠李春设计监造。全长50.82米,跨径37.02米。宽度采取少量“收分”,桥脚处宽9.6米,桥面宽9米。为适应跨度长特点,将传统半圆拱形改为圆弧,建成扁弧形坦拱,使拱矢(两拱脚连结线至拱顶高度)降至7.23米,拱矢与拱跨度之比约为1:5,既便车马行走,又省工、省料、增大桥身强度。对“拱肩”亦进行重大改革,将以往实肩拱改为敞肩拱(在大拱圈上两肩各伏设小孔两个),节省材料,减轻自重,减少对桥台桥基的垂直压力、水平推力,小孔在汛期可协助宣泄洪水,又增加桥形美观,完全符合结构力学理论,首创世界“敞肩拱”新式桥型。建造时充分利用?河地质特点,选择多年冲击而成、承载力较大的粗砂层作天然地基。桥台以5层石板铺筑,桥台、桥脚联接处及上部结构均采用多种铁件加固,主桥由28道独立拱券并列组合,拱石间以腰铁相联,铆合为一整体,且用九根铸铁拉杆横贯拱背,加强横向连结。桥梁坚实稳固,1300多年来,经历风雨洪水及八级以上强烈地震,至今安然无恙,两边桥基下沉水平差仅5厘米。安济桥为我国拱桥典范,在中国桥梁史上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比欧洲同类拱桥早1200多年,在世界桥梁史上亦有重要地位。

俗称赵州大石桥。位于石家庄东南45公里,赵县县城西南。筑于隋大业元年至十一年(605~616年),由匠师李春主持建造。大桥通体用巨大花岗岩石块,组成28道独立石拱,纵向并列砌筑而成,横跨?河南北。全长64.40米,宽9.6米,净跨37.35米。为单孔弧形桥,造型优美。在横跨两岸的大拱两端拱肩上,各开有两个小拱(即敞肩拱),使拱肩敞开,缩小桥面弧度。“敞肩拱”桥型,精巧优美,不仅便利交通,而且减少水流阻力,节约石料,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对我国后代桥梁建筑有深远影响。桥两边栏板、望柱雕刻细致,跌宕多姿。形成“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的奇观。现以安济桥为中心,已辟为石桥公园。公园内望楼上悬有茅以升题写“天下第一桥”巨大匾额,展览馆内陈列着隋、金、元至清各代石雕栏板原物。其中隋代石雕栏板曾多次出国展出,深受赞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南的?水上。因赵县古为赵州,又称赵州桥。当地俗称大石桥。隋开皇、大业年间(590―608),由著名工匠李春等人设计建造。为敞肩式单孔并列券石?桥,全长64.4米余,宽9米余,主?净跨37.02米,?矢高7.23米。主?采用“切弧”原理,扩大了通水面积,又降低了桥面坡度。桥体由28道并列?券砌筑,并用勾石、收分、蜂腰、伏石“腰铁”连结加固,提高了整体性。两肩各建两个小?,加大了泄洪能力,并减轻桥身自重,利于大桥的稳固。桥上有44根望柱、42块栏板,上饰龙、兽、花草等图案。该桥选址恰当,设计科学,构造合理,用材精良,为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历经千年风雨仍巍然屹立。其造型轻盈美观,历代文人喻之为“新月”、“玉环”、“长虹”、“苍龙”。宋代杜德源《安济桥》诗云:“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坦平箭直千人过,驿马驰驱万国通。云吐月轮高拱北,雨添春水去朝东。休跨世俗遗仙迹,自古神丁役此工。”元人刘百熙《安济桥》有“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之咏。

俗称“大石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南?河之上,因赵县古称赵州,所以一般称为赵州桥。该桥始建于隋开皇11年,至19年完工,为河北隆尧人隋代著名匠师李春所造。在建桥后的1387年间,历经数百次洪水和多次严重地震等自然灾害,桥基下沉水平差仅5厘米,至今仍然巍然横跨在?河之上。赵州桥长50.83米,宽9米,净跨径37.02米,为圆弧单孔式,在大拱两肩上分别对称地叠置了4个小拱。这4个小拱不仅提高了排洪能力,而且减轻拱桥重量。这种构思精巧的空腹式石拱桥,为世界桥梁史上首创。比欧洲出现的同类拱桥早1200多年。《赵州志》称:“奇巧固护,甲于天下”。关于这座技术最高、跨度最大、年代最久的古石拱桥,有许多诗人骚客赞美过它,如宋人杜德源作诗:“架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坦平箭直千人过,驿马驰驱万国通,云吐月轮高拱北,雨添春水去朝东。”赵州桥的石雕艺术也堪称独步,桥上原有精美的浮雕栏板、望柱,曾湮没水中数百年,到1958年重修安济桥时才被发现。现在仿隋代栏板雕龙已由原来三爪穿石有鳞的蛟龙改为无鳞龙了。关于赵州桥还有许多神话,其中流传最广的是京剧传统剧目“小放牛”中关于该桥的唱词:“赵州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五爷推车轧出一条沟!”鲁班是中国能工巧匠的祖师爷,是个已经神化的人物。

安济桥位于赵县城南五华里处,横跨于?河之上。因赵县古为赵州之地,故又称赵州桥。当地俗称大石桥。

安济桥建造于隋朝开皇年间(591―599),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座大型单孔石拱桥,由隋匠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桥长64.40米,拱顶宽9米,由28道独立石拱纵向并列砌成,净跨37.02米。桥拱肩敞开,在大桥的拱肩上,各建造了两个小拱。靠桥头的两个小拱各跨3.81米,近桥中部的两个小拱各净跨2.85米,在大桥拱肩上建造小拱,即敞肩拱的设计构思精巧,在世界桥梁史上是一项伟大的首创。

安济桥在建筑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单孔石拱桥跨度很大,但是弧形平缓,仅是圆弧的一段,不似后来的许多石桥是半圆形的。单孔石拱桥不仅增加了渲泄功能,保证了排水畅通,增强了排洪能力,而且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重量,增强了桥的稳定性。由于采用纵向并列的砌筑法,每道拱都可以独立站稳、自成一体,便于逐次施工,也节约了大量施工材料。如有一拱损坏,也便于单独修复,不影响整个桥身安全。

安济桥不仅建筑科学技术水平很高,造型也很美观。弧形平拱和敞肩拱,使得大桥巨身空灵,雄伟秀逸,稳重而轻盈,实为巧夺天工之作。桥两侧的望柱、栏板上都雕刻着各种蛟龙、兽面、竹节和花饰等,刀法苍劲有力,风格豪放新颖。宋刺史杜德源有诗赞之曰:

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坦平箭直千人过,驿马驰驱万国通。

云吐月轮高拱北,雨添春水去朝东。

休夸世俗遗仙迹,自古神丁役此工。

建国前,安济桥已很残破。建国后,为了保护这一重要古迹,在1955年由国家拨款进行修缮,于1958年全部竣工。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8 21: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