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安章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安章寺分类:【地域文化】 位于四川省白玉县麻邛乡境内,由青海蒙古族部落“拥八”家庭后裔曼德仁珍于清乾隆七年 (1742年) 创建。原为白玉县河坡乡嘎拖寺属寺,后逐渐扩建。咸丰五年(1855年),时任活佛朱巴得清真上师大圆满心髓的传授,使该寺成为专扬佛教“心髓”理论的名寺。后朱巴之子甲色得大成就,并誉传中外,全国各地藏区以及印度、锡金、尼泊尔和不丹等国的僧人均前来朝拜研习,不丹国王及王后曾到此朝拜。寺院保存较好,其大雄宝殿建于咸丰二年(1852年),三楼一底,高达17.4米。飞檐层叠,气势宏伟。一层正殿中央为甲色上师的经座,高达5米,上雕有四头大象,八具雄狮和四双龙凤。宝殿后左则的灵塔殿内供有朱巴、甲色和朱巴大弟子、著名画师巴玛洛珍的灵塔。朱巴灵塔上镶有黑如迦本尊像,甲色灵塔共五层,外镶翡翠、珍珠、玛瑙、珊瑚和九眼珠,珠光宝气,异常绚丽。塔内还有不丹王所赠金币。印度高僧赠的宝珠和佛像等。巴玛洛珍是坐化后再经特殊处理的真实遗体,头挂两颗鸡蛋般大小的宝珠。寺内文物室还藏有早期的各种镀金佛200余尊,以公元7世纪印度高僧郎若巴所赠檀香木空行母,西藏大活佛索呷所赠的镶有玉珠的镶金佛母像为最珍贵。另有一座从印度传来的琉璃塔,还有佛教“心髓”四部,据说此乃世界仅存的佛教“心髓”理论著作。经堂内供有近百尊泥塑佛像和大量经书及印经板。如今寺院开放,香火旺盛。 藏传佛教寺院。位于四川省白玉县麻邛乡境内,由青海蒙古部族“拥八”家族后裔曼德仁珍于清乾隆七年(1742)创建,原为白玉县嘎拖寺属寺,后逐渐扩大。咸丰五年(1855),活佛朱巴得清真上师大圆满心髓的传授,使该寺成为专扬佛教“心髓”理论的名寺。后朱巴之子甲色得大成就,并誉传中外,各地藏区以及印度、不丹等国的僧人均前来朝拜学习。不丹国王及王后曾到此朝拜。寺院的大雄宝殿建于咸丰二年(1856),三楼一底,高达17.4米,气势宏伟。一层正殿中央为甲色上师的经座,高达5米,上雕4头大象,4只雄狮和4双龙凤。宝殿后左侧的灵塔殿内供有朱巴、甲色和朱巴大弟子、著名画师巴玛洛珍的灵塔。朱巴灵塔上镶有黑如迦木尊像。甲色灵塔共5层,外镶翡翠、珍珠、玛瑙、珊瑚和九眼珠,异常绚丽。塔内有不丹王所赐金币、印度高僧所赐宝珠和佛像等。巴玛洛珍是坐化后再经特殊处理的真身遗体,头挂两颗鸡蛋大小的宝珠。寺内文物以公元7世纪印度高僧郎若巴所赠檀香木空行母、西藏大活佛索呷所赠的镶有玉珠的镀金度母像为最珍贵。另有一座从印度传来的琉璃塔等。而佛教“心髓”四部,据说此乃世界仅存的佛教“心髓”理论著作。经堂内还藏有近百尊佛像和大量经书及经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