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代人口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代人口分类:【传统文化】 北宋初的开宝九年(976),全国有300多万户。到北宋中期的庆历八年(1048),增加到1,000余万户。北宋后期的崇宁、大观年间,更增至2,000多万户。户数的年增长率,约为千分之十一。北宋人户的迅速增长,与其百余年较为安定的社会局面和经济的高度发展有着直接联系。南宋因北方广大地区为女真贵族所占据而人户数大减,南宋初期全国有 1,100余万户,其后户数增长相当缓慢。宋代户口统计中有一突出的矛盾现象,即户数与人口数极不相称。如天禧五年(1021)全国户数有800余万,而人口数仅1,900余万,嘉钓八年(1063)户数为1,200余万,人口数则仅为 2,600余万,每户平均皆不到3人。汉、唐时期,每户平均人口均在5人以上,而据宋时一些具体地区的临时户口统计数记载,每户也在5口以上,可见宋代的户口统计肯定存在问题。造成户多口少的原因,一说是由于“诡名子户漏口者众”,即许多人家用析产分户的办法把一户变为多户,以降低户等、逃避赋役;同时,为了逃避丁口之赋,许多人口被有意隐匿。一说是由于宋代户籍只计男口不计女口,甚至只计丁口不计老幼、女口。吴松弟著《中国人口史》第三卷,在分析宋代人口统计时认为,宋代户口调查登记系统的丁账、二税簿、五等丁产簿及保甲簿,其统计对象只计男口而不计女口,因而出现其户数与人口数极不相称的情况。只在灾年,地方临时作赈济户口统计时,才男女老幼生齿毕录。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宋代人口的最高额出现在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有2,088万余户,4,600余万口(此“口”应为男口)。那么以一户5人的平均数计算,北宋后期的人口已超过1亿。汉代人口最高时为5,000余万,唐开元间在6,000万上下,而宋朝的实际人口若再加上当时辽、西夏、大理、吐蕃、回鹘诸民族政权的人口,肯定远远超过汉、唐。随着人口的增长,宋代耕地面积也不断扩大,由开宝九年不到3亿亩,天禧五年增至5亿余亩。据神宗时期清丈出的隐田数推测,北宋后期全国耕地当已达六七亿亩。但是,耕地的增长率仍远低于人口的增长率。由于土地物产之限,以及封建统治者的赋役压榨,人口愈多,劳动人民生活愈艰难。南宋更是地狭人稠,各地不同程度的发生弃婴、杀婴现象,人口增长变得缓慢。宋代人口分布不平衡,从北宋中期起东南地区的人口就逐渐超过北方和西部地区,这与宋代经济重心转向东南地区的情况相一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城镇人口也增长迅速,宋代城镇坊郭户已占总人户的百分之十至十二,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都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十万人口的城市也不少。在全国总人户中,乡村富裕农民、自耕农、半自耕农和佃农客户约占百分之八十五,再加上城镇坊郭户中的工商业者、艺人、人力、女使等,宋代劳动民众约占总人户的百分之九十四。而官僚、地主、大商人、高利贷者等所组成的剥削阶级,只占总人户的百分之六左右。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