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宋代使臣语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宋代使臣语录

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使臣出使辽金所留传后世的各种文字记录的总称。郑樵《通志?艺文略》将其归于史部地理类“朝聘”目。宋代政府要求每位使臣必须撰写语录上交,主要目的是为防止使臣滋事。在与辽金交聘过程中,宋廷一向坚持稳妥行事。倪思曾讲:“中兴讲和好,务大体,厌生事,于是馆伴、接伴与夫使虏,皆有语录。”此外,语录上交国信所存档备案,亦可供日后处理外交事务时参考,同时也是修国史的原始材料之一。撰写者多为国信所属员,而非使臣本人,元钓四年(1089)苏辙论北事札子说:“臣等近奉使北朝,窃见每番人从内,各有亲从官二人充牵栊官,…缘选差使副,责任不轻,谓不须旁令小人更加伺察。况已有译语殿侍别具语录,足以关防。”由他们负责记录出使日程及沿途见闻,既有“谙熟使事”之便,又可对使臣起监督作用。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如范成大的《揽辔录》应为作者自作。根据语录撰写的具体情况,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严格意义上的语录,亦即行程录。它是每位使臣完成使命,归国后向国信所递交的例行出使报告,正使、接伴使、馆伴使、送伴使均须上交,按时人习惯,分别称为入国语录、接伴语录、馆伴语录、送伴语录。内容和格式在现存文献中看不到明确规定。传世语录中,入国语录有钟邦直《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路振《乘轺录》、王曾《契丹志》、晁迥《北庭记》、陈襄《神宗皇帝即位使辽语录》、张舜民《使辽录》、韩元吉《金国生辰语录》等;馆伴语录有倪思《重名节馆伴语录》等;送伴语录有王安石《王文公送伴录》等;其中入国语录最为时人所重,是宋人了解辽金情况的主要渠道之一,接伴语录、馆伴语录、送伴语录等几无实际内容,仅为备文而已。第二类是指泛使向朝廷递交的专题报告。宋代遣使辽金,有常使、泛使之分,常使不过“诞辰岁节致礼而已”;“至若事干大体,则有专使导之”,是谓泛使,一般负有特殊使命,故出使归来后,除向国信所递交例行语录外,还需要向朝廷上呈专题报告。如富弼庆历二年(1042)四月和七月两次使辽,其使命是以增加岁币回应辽朝割让关南地的要求,故既有《奉使语录》1卷,又有《奉使别录》1卷,前者为常规入国语录,后者则是奉上朝廷的专题报告;沈括熙宁八年(1075)使辽交涉代北缘边地界事,其《熙宁使虏图抄》,只记行程及沿途见闻,为入国语录,见于《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乙卯入国奏请》和《乙卯入国别录》则非常详尽的记述了与辽谈判的整个过程,是其使命的专题报告。此外赵良嗣《燕云奉使录》,郑望之《靖康奉使录》,李若水《山西军前和议奉使录》,傅?《建炎通问录》,王绘《绍兴甲寅通和录》等也属此类。按照惯例,常使只需递交一份语录即可交差,但也有例外。苏辙在元钓四年以贺生辰国信使身份出使辽朝,回国后,“已具语录进呈讫”,复谓“于北朝所见事体,亦有语录不能进者”,又上《北使还论北边事札子五道》,亦属专题报告,但此种情况文献记载和历史流传极少,且也不属语录之列。第三类是私人纪录。某些传世使臣语录实际上是使团成员的私人笔记,如楼钥《北行日录》等。与前两类作品不同的是这些文字记录毋需交付有司备案,故多有私事掺杂其间。另外,宋人文集中的许多出使诗,亦属此类私人记录,但也与使臣语录无关。

宋代使臣语录约20余种有足本或残本传世,50余种有史料记载可考。这些宋代使臣语录原是宋与辽金交往过程中,出自使臣或其属吏的案牍文字,故于当时鲜被重视,宋人一般亦不将其收入自己文集。但今天看来,其关于辽金山川、道路、城邑、风俗的诸多描述,以及宋与辽、金之间诸多交涉的记载,则是研究宋、辽、金史及其关系和社会情况的珍贵史料。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