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代文人自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宋代文人自号分类:【传统文化】 号亦称别号、别字,为本人名、字以外之自称。人之名、字一般为父母长辈所取,常受家长意愿及家族、行辈等制约。号则由本人自取,故可不受约束,自由地寄托或标榜自己的志趣、向往、心境等特定情感。自号现象虽始于春秋,然直至唐代才渐趋普遍。宋代文人具有较前更强的自我意识,故自取别号的风气尤盛。当时的名公巨卿、骚人墨客、书画名家等多有别号,有些还有多个别号;甚至皇帝亦取别号,宋高宗号损斋,即为历代皇帝自号之首例。取号方式,或源于地名,如米芾号襄阳漫士、范成大号石湖居士;或源于室、斋、轩、堂等居处名,如杨万里号诚斋、辛弃疾号稼轩居士;或直明心志,如邵雍号安乐先生、陆游号放翁;或暗寓情怀,如孟元老号幽兰居士、郑思肖号木穴国人,不一而足。宋代退隐归田、消极避世的思潮弥漫,佛、道的影响亦颇深入,文人多崇尚闲适淡泊的生活方式,故以山川林泉之名缀以翁、叟、子、斋、老人、老农、渔隐、山人、处士、先生、居士、道人等为号者最为多见。宋人之号多为二、三、四字,字数超过三个者可仅称其中二字,如苏轼号东坡居士,亦习称东坡,黄庭坚号山谷道人,亦习称山谷。宋代文人自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研究当时的社会心态颇有意义。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